当前位置: > 生活视角
西方人发现汉字之美
【发布日期:2015-07-18】 【来源:据《文摘报》】 【阅读:次】【作者:】
    当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渐渐遗忘如何手写汉字时,一些西方人却格外珍视我们所忽略的汉字之美。
       象形结构的魄力
    第一次见到加拿大人利安时,他手臂上刺青的那句“人之初,性本恶,其善者伪也”很是吸引眼球。他说,汉字很美,像画,所以要把它们刻在身上。
    作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汉字,利安发现的只是它的形之美,而对于瑞典汉语教师、作家林西莉来说,汉字还是活着的历史,因为它清晰地表达真实的生命。
    在1989年出版的《汉字王国》一书中,林西莉写道:“今天人们无论如何看不出‘女’字与‘母’字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起初它们几乎是相同的。两个字都表示一个人跪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两个小点代表乳房,这是这两个字的唯一区别。‘女’的姿势有些不清楚,伸出的双臂表示顺从。”
    跟林西莉一样,65岁的美国人斯睿德也非常喜欢汉字演变的过程和故事。
    1995年,他雇了一个华裔妇女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所有的字源,一扫就是7年。2002年,这个名为“汉字字源网”的网站上线。该网站对6552个最常用的现代中文字进行了字源分析,还列出了部分普通话、粤语和上海方言的语音数据库。
       拼音化并非发展方向
    复旦大学郭永秉副教授评论道:“汉字字源网”从纯粹的学理上来看,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如网站里汉字的排列多是杂乱无章的,里面文字的演变并不能看出时代的先后早晚;而斯睿德所参考的古书本身也存在不少错误。”
    对于斯睿德和林西莉的研究成果,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程荣强调:“除了高本汉等少数几个汉学大家,西方人对中国汉字的研究远远不及中国学者。”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年轻的语言学家们提出废除汉字、走拉丁化道路,高本汉在1922年底再访中国时批评了这一激进主张,他指出:“中国人一旦把这种文字废弃了,就是把中国文化实行的基础降服与他人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