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渐渐遗忘如何手写汉字时,一些西方人却格外珍视我们所忽略的汉字之美。 象形结构的魄力 第一次见到加拿大人利安时,他手臂上刺青的那句“人之初,性本恶,其善者伪也”很是吸引眼球。他说,汉字很美,像画,所以要把它们刻在身上。 作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汉字,利安发现的只是它的形之美,而对于瑞典汉语教师、作家林西莉来说,汉字还是活着的历史,因为它清晰地表达真实的生命。 在1989年出版的《汉字王国》一书中,林西莉写道:“今天人们无论如何看不出‘女’字与‘母’字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起初它们几乎是相同的。两个字都表示一个人跪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两个小点代表乳房,这是这两个字的唯一区别。‘女’的姿势有些不清楚,伸出的双臂表示顺从。” 跟林西莉一样,65岁的美国人斯睿德也非常喜欢汉字演变的过程和故事。 1995年,他雇了一个华裔妇女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所有的字源,一扫就是7年。2002年,这个名为“汉字字源网”的网站上线。该网站对6552个最常用的现代中文字进行了字源分析,还列出了部分普通话、粤语和上海方言的语音数据库。 拼音化并非发展方向 复旦大学郭永秉副教授评论道:“汉字字源网”从纯粹的学理上来看,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如网站里汉字的排列多是杂乱无章的,里面文字的演变并不能看出时代的先后早晚;而斯睿德所参考的古书本身也存在不少错误。” 对于斯睿德和林西莉的研究成果,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程荣强调:“除了高本汉等少数几个汉学大家,西方人对中国汉字的研究远远不及中国学者。”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年轻的语言学家们提出废除汉字、走拉丁化道路,高本汉在1922年底再访中国时批评了这一激进主张,他指出:“中国人一旦把这种文字废弃了,就是把中国文化实行的基础降服与他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