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视角
中学生用手机不宜一禁了之
【发布日期:2016-09-03】 【来源:据《中国青年报》】 【阅读:次】【作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删其微信,卸其QQ,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净面、理发、整衣、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开学时,一些学校在电子大屏幕发布这段新编“孟子名言”,很多家长看后会心一笑,纷纷拍照转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何管理学生手机成了不时“惹是生非”的老大难问题。总体而言,教师与家长已经达成“弊大于利”的共识,认为学生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和健康,更可能导致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弱化甚至丧失。一些因沉迷于虚拟世界而自我封闭的人已证明了这种顾虑并非毫无来由。“孤独的社交”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普遍现象。
  在不能放任不管又很难通过疏导教育让学生自觉合理地使用手机的两难情形下,一些学校不得不下达手机禁令。一旦学生违禁,手机通常会被收缴,暂由班主任或德育部门代管。有些学校或教师为了取得更大威慑力,便放出了一经发现就予以停课处理或当即砸烂的“狠话”。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旦真的收缴到手机,教育者也就骑虎难下了,为了保持校规校纪的公信力,只好“言出必行”。
  但是,按理而言,即便违反了课堂纪律,教师也没有没收、摔砸手机或者停课的权力。如此动“粗”,不仅不妥,而且有违法嫌疑。
  要想真正解决手机管理简单粗暴的问题,亟待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机管理办法,让学校、教师、学生能遵章而行。
  单靠一纸禁令将手机拒于校园外,的确有些难度。在那些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眼中,越是严禁,反可能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私下寻求“刺激”的感觉……
  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能不再板着脸“严禁”,而是真诚地向学生言明利弊,或许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师生要一起制订手机使用规则,规定哪些时段和场所可以使用。有些秉承开放办学理念的学校已经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常见方式就是在教室前设置贴有学号或姓名的手机袋,要求上课期间一律将手机放置其中……一念之转,或许别有一番天地。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