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期,洛阳有位年轻人很喜欢玉雕。他找了几位师傅学习雕刻,练习的石头也用去了一堆,但作品不是缺少灵气,就是线条粗糙,不够精巧。一天,他听说来了位雕刻大师,连忙上门拜访,希望大师能为他解惑。 听完年轻人的诉说,雕刻大师问:“平时你练习雕刻,都是用石头?”“当然是石头。”年轻人说,“只是练习而已,何必浪费。我只有正式雕刻时,才会用玉。”“从今以后,你用玉练习。”年轻人不解:“练习时,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事,用玉岂不是太可惜了。” 雕刻大师摇头道:“你已经掌握了雕刻技巧,之所以雕刻不出满意的作品,关键在于你的态度。用石头作练习材料,固然便宜,可也正因为便宜,你每下一刀,便少了一分谨慎;而用玉作雕刻材料,虽然贵许多,可也正因为贵,你下刀之前,都会冥思苦想。这两种练习材料,哪种会使你精进呢?”大师的一席话让年轻人恍然大悟。此后,他开始用玉练习,终成为洛阳有名的雕刻大师。 有时我们做的不够好,并非因为不勤奋,而是因为缺了一份“这就是最终作品”的敬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