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娱
“笑佛”唐杰忠走了
【发布日期:2017-06-2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于2017年6月18日晚在京病逝,享年85岁。唐杰忠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相声表演艺术家,曾和马季、郝爱民、姜昆搭档,代表作品有《友谊颂》《父与子》《虎口遐想》等。在相声界,唐杰忠的捧哏朴实憨厚,不抢不让火候适当,跟不同的合作伙伴表演都能呈现出烘云托月的效果。唐先生憨态可掬、慈祥和蔼的神态可谓深入人心,于是业内送其雅号“相声笑佛”。

 

 

艺路

  ●拜师刘宝瑞
  师父还主动为唐杰忠捧哏


  1932年,唐杰忠出生在北京,早年在沈阳等地学习相声。1949年初,17岁的唐杰忠就进入部队的文艺宣传队,跟随解放军部队南下,算起来也是老革命。1958年调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成为一名专业相声演员。
  上世纪50年代初,唐杰忠从电影上看到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的曲艺,非常喜爱。后来,他曾专程到高元钧家里拜访,高元钧虽然没有收他为徒,但把他介绍给了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唐杰忠也一直感激高元钧、刘宝瑞对他的提携帮助。
  1959年,唐杰忠被选送到中央广播说唱团进修,在这个全国最高层次的曲艺演出团体里,他得到了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等人的帮助。刘宝瑞不但收唐杰忠为徒言传身授,还主动为其捧哏,师徒二人同台表演了《柳堡的故事》等节目。唐杰忠一生甘当绿叶,这也与师父的教导有关,他曾说:“刘宝瑞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就说,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没有捧就没有逗,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节目。”


  ●马季写信力邀
  两人作品成后辈学习范本


  在中央广播说唱团进修期间,唐杰忠还在马季的成名作《找舅舅》中担任捧哏,两人的合作十分愉快。为了把唐杰忠从部队“挖”到当时的中央广播说唱团,马季曾两次给罗瑞卿总参谋长写信。1964年,唐杰忠正式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
  唐杰忠的老友赵连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唐杰忠正式跟马季搭档说相声是在1974年之后,“他(唐杰忠)来中央广播说唱团之前,在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已经是干事了,担任部分领导工作。他来团里之后,一心想说相声,但组织有意把他当干部培养的。他心里不高兴,又不敢说,那时候各个团都是这样。到了1974年之后,才跟马季合作了《友谊颂》《高原彩虹》这些作品。”这些作品也成为了后辈学习的范本。

 


  ●与姜昆搭档
  《虎口遐想》找到了合作感觉


  与马季搭档之后,唐杰忠还和郝爱民合作了两年,两人推出了《鞋匠进京》《父与子》《英雄计划》等作品。之后,唐杰忠迎来了最重要的一位搭档姜昆。当时姜昆的搭档李文华因病离开舞台,这对唐杰忠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两人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唐杰忠是亦步亦趋地模仿李文华,按照录音一字不差地给姜昆捧哏,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后来大家一起研究,认为应该发挥唐杰忠自己的特点给姜昆捧哏。为了改变过去给观众的既定印象,唐杰忠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形象——戴上一副眼镜。
  姜昆曾说,俩人一开始的合作真是费了力气,也一直在摸路子,后来终于在《虎口遐想》这个段子上找到了感觉,“大家忘掉了李文华,相信了唐杰忠老师”。他们在一起共同合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学唱歌》《着急》《重大新闻》等。两人的这些经典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唐杰忠觉得跟不上姜昆的节奏了。后来唐杰忠还主动推荐了戴志诚,作为姜昆的新搭档。

    追忆

    老友|赵连甲
    他的作品深入生活,都是跑出来的


  著名曲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赵连甲今年已经82岁高龄,他和马季、唐杰忠有着四五十年的交情,他们在“文革”时还被称作“马唐赵小团体”,一起下过干校。
  唐杰忠的作品深入生活,赵连甲觉得,唐杰忠除了嘴上的功夫,更重要的是腿上的功夫。“他早年从东北到了北京,一直跟随解放军部队打到广州,后来又到过海南岛,天南海北什么地方都去过。我前几年给他算过,除了没去过西藏,全中国都跑遍了,而且他生病前,七八十岁了还在各处跑。他的作品,是两条腿跑出来的,能不深入生活吗?能不受观众喜欢吗?”
  聊到唐杰忠的艺术风格,赵连甲觉得,老一辈相声艺术家们的风格都是长在身上的,要研究他们的风格,先要研究他们的为人。“中央广播说唱团从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等老一代开始就是革新派、改革派。像侯宝林先生是学者风范,马季是满面笑容,唐杰忠人称笑佛,李文华一副老妈妈的样子,一出场就让观众觉得特别可亲。他们这些个特点,不是装出来的,这个气质基于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他们对观众的理解。他们的表演不是学来的,来自于对艺术理解、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观众有多高的热爱度。我们这代人,能给观众带来笑声,就觉得很幸福。”
  提到唐杰忠和姜昆合作的《虎口遐想》特别深入人心,在赵连甲看来,老一辈艺术家的风格不仅体现在一个艺术作品上,而是一个段子一个样儿。他特别提到了唐杰忠和马季的《友谊颂》,“他在里面说的可都是真英语,这个现在来看没什么,在当时可了不得,别的演员说不了那么利索。还有他学说的广东话,没有一个人能学过他。”


    晚辈|冯巩
    他和蔼可亲,团里都叫他“唐爸爸”


  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冯巩回忆,唐杰忠对他这一代的相声演员影响很大,“严格地说,我们是学着唐老师的作品长大的,我记得我最早表演的相声之一就是《友谊颂》。他1949年就加入部队文工团,对艺术的改革发展贡献很大。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培养的第一代相声演员,他和马季老师合作的《友谊颂》《高原彩虹》《新桃花源记》,给大家带去了很多欢乐,深受观众爱戴。后来,他跟姜昆大哥合作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节目,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唐杰忠为人和蔼亲切,对晚辈也多提携帮助,冯巩说,在团里大家都管他叫“唐爸爸”,“他是我们团非常有爱心的长者,无论是团里同事的朋友、家人遇到什么困难,比如入学、就业、看病,他都是热心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原来他一来团里,大伙就说,咱爸来了。”
  谈到他的艺术风格,冯巩说:“他不断继承创新,不断去改革,作品深入生活,德艺双馨。他的艺术儒雅清新,既像一个有学问的教授,又像一个和蔼的亲人。可以说,他把相声作为毕生事业的追求,永远值得后辈的相声演员学习。”


    徒弟|刘全刚
    师父不说低级趣味的包袱


  1988年,刘全刚和李建华、李金祥一同拜唐杰忠为师,他说:“我那会儿从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曲艺队转业回来,唐老师也在广州军区待过,就一块儿拜师了。师父为人特别和蔼,他没有门户之见,不管是谁的徒弟,像冯巩、刘伟是马季老师的徒弟,他也教。他没事就爱在后台看你演出,主要是以提意见为主。他很少整段儿、整段儿地教你,而是在一些小地方提醒你,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你。”
  刘全刚觉得,师父的相声是比较新的,没有旧艺人的习气。“他的作品反映生活,积极向上,没有低级包袱、低级趣味的。他是从部队文工团出来的,也比较在意这个。比如有一次,我跟李建华合作相声《楼上楼下》,里面就有一句骂街的话,唐老师听了就说坚决不能用,宁可不要这个效果、这个包袱,也不能说脏话。”
                                             (田超)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