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昔日“白丁村”成了“状元村”
【发布日期:2011-08-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
    8月20日,前埔村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一场别开生面的奖学暨捐建爱心书屋仪式在这里举行。蔡东发、范仲超等17位今年考上一、二本的学子每人获得3000元、1000元奖金;林惠玉主席代表市妇联向前埔小学赠送了2000册图书……范丽玲等四位考上重点中学的也上台领奖。
    今年前埔村又捷报频传,全村考上一本的4人,二本的13人。作为一个小山村能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怎不令人刮目相看。
    前埔是庄边镇的一个旮旯山村,全村405户人家,已出了5名博士,十几名研究生,成为远近闻名的“状元村”。原因呢?村党支部书记范志锋向记者娓娓道来。
    作为偏僻山村,在贫穷与愚昧联姻的年代,前埔村同样没能走出大山,走向富裕与文明,直至文革前,全村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白丁村”。改革开放春风洞开了久闭的山门,给前埔人带来了福音书。许多有胆有识的能人纷纷告别厚重的大山。来到繁华的都市。山外精彩的世界,既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又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他们深谙: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前埔人,在致力于充实“钱袋子”的同时,不忘充实“脑袋子”。于是,前所未有的“尊师重教”在古老的山村蔚然成风。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中,前埔人勒紧裤腰带,集资办学,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培养下一代身上。谁家孩子考上大学,那么邻居都会送鸡蛋、送点心表示祝贺,并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发奋读书,争取考上大学……从而营造了浓厚的人才竞争氛围,也涌现出一批“人才专业户”。
    村民范一建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很聪明也很好学。有人看到他节衣缩食培养孩子,就劝他说,女孩子家能念到初中就不错了,干嘛非得要上大学?可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把孩子培养成才是父母的义务也是责任,做父母的哪能为了家庭负担而误了孩子的前途。”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他不惜四处举债。苦心人,天不负。后来他的两个女儿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厦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并有了各自令人心仪的工作。据介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前埔村年年都有人考上大学,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
    为了勉励本村青少年发奋读书,立志成才,与时俱进的前埔人,在村委会的牵头下,成立了奖教奖学基金会。此举得到乡贤们的积极响应,纷纷解囊相助。他们多则捐二三万元,少则一、二千元,至目前已收到81位乡贤捐助金23万多元。乡贤范金建捐了3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范志锋捐了5000元。
    为了营造浓厚的奖教奖学氛围,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村里决定举行颁奖仪式,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在颁奖仪式上,获奖学生蔡东发说,他对政府的亲切关怀和乡贤的鼎力捐助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要好好珍惜深造的大好时光,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晚报记者  钱碧云  周晓露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