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诗人研究生回山教学已16年
教师节里说心愿:大山需要教育,要把学生教好
【发布日期:2011-09-13】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大山需要教育,我的愿望就是要把学生教好”。教师节那天,诗人研究生纪朝阳老师带着几个“留守学生”到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源头感受大自然的无声大爱。这是纪老师主动要求回山支教后过的第16个教师节,在源头的草地上,他向学生诉说着自己的节日心愿。
    昨日,记者驱车经过一百公里的奔波驶行,车轮滚滚辗转着莆田、永春、德化三地交界的山谷,两个半小时后,终于见到了这位守望大山16个年头的诗人研究生纪朝阳老师。或许是太久没有见到来自远方的陌生来客吧,他惊喜得有点不知所措。纪老师看起来有四十多岁,黝黑的肤色,有些秃顶,木讷寡言,他看起来不像一个诗人研究生,倒更像一个世居山林的庄稼汉。
    仙游山是明代南京户部尚书郑纪的出生地,又是莆田母亲河——木兰溪的源头。“上世纪八十年代,仙游山没有通往平原的公路,当地山里人往山外去的路看起来就像在自己的脚下,出一趟大山就要走一天的路程。现在交通虽然方便了,有一条出山的水泥公路,每天也只有一趟去县城的客车。”山里的纪老伯告诉记者说,早些年这里总共有七村十六旮旯。1988年,纪朝阳以超出当年重点大学十几分的分数线从这座大山里考入了漳州师范学院,山沟沟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1992年,本科毕业的纪朝阳怀着满腔热情,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他被分配在仙游盖尾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年之后,满腔热血的纪老师听说家乡仙游山正在筹建一所初级中学,急需人才。有感于家乡孩子上学的艰难,小学阶段一毕业,想上初中,就不得不爬山越岭几十公里上下,到平原地区的中学继续求学之路。每每看到此,他都会心痛不已。于是,有点木讷寡言的纪老师平生作出第一个雷人的决定,就是主动给教育部门打报告,毅然选择了回山支教。
    “当时,刚开办的仙东附中,教学条件极差,教室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黑板上坑坑洼洼的露出大片的‘眼白’,更甭提什么多媒体教学了。有一次为了给山里娃增添一些知识资料,酷热六月天,我挑着一担约五六十斤重的书籍,在山路十八弯上整整走了五个小时才到家,人虽然累极了,但心却是甜的。”纪老师告诉记者说,他是木兰溪源头的一涓细流,摆脱不开的是群山中孩子们的眷顾,而决不是优裕和丰厚的生存条件。
    “纪老师生活在大山之中,走出去后,又走了回来。走出去时以为蹭掉了大山,走过的山路却让他把平坦的道路走得坎坎坷坷;回大山后,把山踩在脚下,心头却压上整座大山里孩子们的重量。”纪朝阳的同学王清铭老师说,一直以为仙游是没有足够巍峨的山,1997年他到了纪老师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才明白这里的山力量恁地庞大。只两座山,走路要半天。山不动声色,将外界阻隔。
    对于纪朝阳老师主动回山支教这件事,曾经在山区支过教的小陈老师这样评价说,同行们都戏称他是一块不开窍的顽石,真是傻到家了!平原区的老师千方百计争取调动下山,哪有主动申请回山支教的,他是莆田地区第一人。但是,这种奉献精神是木兰溪源头的大爱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他在环境闭塞的大山深处一呆就是16年,用爱呵护大山里的孩子们,把生命里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家乡的未来。
    在纪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走出大山,走向更宽广的世界。他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后悔,对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没有抱怨,他用自己的付出把许多人的不理解换成了敬佩。
    “朝阳老师非常敬业,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和汗水,他寄宿在老丈人家里,却把自己的宿舍腾给来自远方的同事。他历届担任初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单科毕业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十名以内”纪朝阳的同事纪金淑告诉记者说,如果大家都像纪老师那样教学的话,山沟沟里的学校也不比平原区的差。
    2008年,纪老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质量精益求精,更好地服务大山里的学生们,他再次作出雷人的决定,毅然捡起破旧的复习材料,重温当年的旧梦,重新当了一回学生,考取了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实现了其人生理想。大山里深藏着一个研究生老师,这在当地教育系统历史中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教学外的纪朝阳老师还是一名诗人作家,他大学时在《厦门文学》发表处女作《一千次雪落我都错过》,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福建文学》、《青春》等发表很多诗歌和散文。他告诉记者,他对未来的打算很简单,就是不放弃、不抛弃,把握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学习更多的知识服务教育,把山沟沟里更多的学生教育成才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愿望。
    在山中,纪朝阳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度过十六个春秋,花开花谢,花谢了又开,他的许多学生走出了山的围困、走向更宽广的天地。记者疑惑:他又是靠着一股什么力量能够一直困守群山?    晚报记者 林新 郭清锋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