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路难”难住农场主
新度镇东宋村主任表示,有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方案,拟恢复农场正常通行
【发布日期:2012-06-0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周晓露 钱碧云】
近日,家住新度镇东宋村西亭的老蔡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他承包的农场位于本村,原来从村里通向农场的道路,只有一公里的路程,自从道路设施受到破坏后,平常其上趟农场可费周折了--要么爬坡涉水,要么从约4公里外的笏石镇绕行。而当年其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农场合同时,双方明文约定,村里应协助老蔡建设农场的道路及供电设施。因此,老蔡多次向村里反映“行路难”问题,然而一晃三年过去了,通向农场的道路还是得不到完全修复。 农场像孤岛座落旷野上 东宋村有一处占地面积约15亩的农场,经过协商,2007年5月份老蔡与村里签订承包合同,约定该农场的承包期限为30年,而且还约定农场的道路和供电设施,由村里协助建设。自合同生效后,老蔡在农场里进行大规模养殖生猪及白鸭。“原来村里有一条通向农场的道路,虽然不宽,但我们用摩托车及土炮车运送饲料进农场还是比较方便,而且路程近,与我家距离只有一公里。”据老蔡介绍,就在他的养殖事业取得初步成效时,位于农场旁边的一工地开始施工,自此,通向农场的这条道路设施遭到破坏,对农场的养殖造成严重影响。 “原来的那条路消失得无影无踪,地势高的农场就像一座孤岛一样座落在旷野上,因为道路不通,那时候车子运饲料到工地附近,我们只能靠肩挑手扛饲料上农场,非常辛苦。”老蔡说,当他持着承包合同向村委会反映道路问题,但对方表示“爱莫能助”。后经多方投诉,约在两年前,工地方终于在农场门口修起两座桥,并与农场形成等高。“这样一来,农场门口的交通是方便多了,但由于附近没有修出与桥相连接的道路,这桥也等于架在空中,我们从村里行到农场仍是很费周折。” 记者爬坡到达农场 5月28日上午,记者换上高筒雨鞋与老蔡的家人从东宋西亭出发,准备前往农场核实有关情况。沿着一片田野来到田埂旁,只见一条排水沟上架着一块宽仅30公分的木板,行人路过这儿时小心翼翼踩着木板而过,生怕一不留意就会摔进排水沟。而位于田野旁的道路没有硬化且崎岖不平,经过雨水冲刷路面呈得坑坑洼洼,步行了近20分钟,记者雨鞋上沾满泥巴,走路脚步特别沉重。由于农场位于一片山坡上,与坡下形成两、三米的落差,在老蔡家人的提醒下,记者爬了两座山坡终于到达一座桥上,然后才进入农场。 “如果不从刚才这条路到达农场,我们就只能从3--4公里外的笏石镇梅山村走了。”老蔡的儿子小蔡对记者说,从梅山村有一条便道通向农场,这也是目前用摩托车从东宋村运送饲料进农场的唯一道路。然而,该便道是某工地为了方便施工,租用当地村民的田地临时修建的。“因为租金支付的事,当地村民对工地有意见,所以我们运饲料从那儿经过,有时村民就会阻止,说让我们去找工地的负责人来讲清楚才能走的。”小蔡还说,为了能把饲料送达农场,他经常得向当地村民“讲好话、赔笑脸”,因此他们多么希望村里能履行合同约定,让通向农场的道路早日得到修复。 桥面锈迹斑斑破烂成洞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正在农场里忙碌的老蔡。他告诉记者,农场里现有存栏生猪上千头,加上建沼气池、挖机井等设施,目前已投入上百万的资金。“道路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但运饲料进场难,而且生猪出售运输也不方便。3年了,我们多次反映,但道路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另据老蔡介绍,东宋村在农场旁边建了一处骨灰安放点,因为交通问题,近几年来,村民前往实地祭奠亲人也少不了爬坡涉水。 随后,记者离开农场。沿着一条位于渠道附近的田间道路,记者和老宋的家人行至搭在渠道上的一座铁桥,只见锈迹斑斑的桥面上破烂成洞。“这座桥是临时搭建的,是我们从笏石镇梅山村运饲料到农场的必经之道,桥面破破烂烂的,我骑摩托车运饲料路过这儿时担心吊胆,但骑摩托车进农场没有其它的路可行。”小蔡说,每当下雨天气,梅山村的临时便道泥泞不堪,男式摩托车经过,常常半个轮子陷入泥浆中…… 针对老宋反映的问题,东宋村主任宋元春表示说,就老蔡农场道路一事,据其近日了解,有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方案。“有关部门准备从东宋村修一条通向农场的道路,想办法恢复农场正常通行。” |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
我市创新电力服务模式 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荔城区西天尾镇:以“演”促防 以“练”备战
我市“五一”人气满满 假期玩法上新 文化旅游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