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挂钩帮扶寄深情 为民造福万年青
【发布日期:2012-06-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

    2011年1月18日,第三批省派莆田驻村干部领队林月恩带领省直机关驻村干部从省城来到莆田,报到当日就全部进村上岗任职投入新工作,深入农户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驻村以来,他们下基层,摸实情,理思路、办实事。至目前共为民办实事66项,项目总投资3745.4万元,新修村道13条、引水灌渠602公里,新增竹林面积6713亩、经济作物面积810亩,新增专业经济合作项目和村级经济实体11个,建设农家书屋7个,培养致富带头人35名……他们的积极作为得到莆田市委书记杨根生的充分肯定和当地干群的交口赞誉。
    记者找到了省派领队林月恩,希望能采访他。领队说,我的第一书记们干得很好,采访他们。日前,记者跟随正在一村一策进村入户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的领队翻山越岭走进了省派挂钩村,走进了第三批省派驻村干部们的工作……

 

陈盘:扎根大地  给力“三农”

 

 

 

    盖尾镇后井村是省纪委下派干部陈盘的驻点村。在新近刚建成的村综合服务中心,陈盘向记者亮出了该村2011年和2012年挂钩帮扶项目实施情况一览表。用心查阅,记者发现,单2011年的帮扶项目,包括村综合服务中心、村道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校安工程等就有11个项目,总投资1052万元。如此大手笔,令记者叹为观止。
    后井是省定贫困村,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滞后……该如何积极作为?陈盘说,思路决定出路。为了摸实情,办实事,他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订了《后井村三年工作规划》,并委托省测绘院等有关单位编制今后村庄建设规划,确立发展以特色果木为主导的生态农业、以特色山水为主导的生态旅游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陈盘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他告诉记者,去年开工建设的7个项目,已竣工4项:分别为村综合服务中心(含村部)、村医疗所、农家书屋、投影广播等;完成了后井溪中门桥、岭边自然村村道建设等。以上设施,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又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得到广大干群的赞赏。目前,后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校安工程等即将完工。在谈及今年挂钩帮扶项目及筹资情况时,他说,今年的帮扶项目有后井溪护岸、清淤,村道水泥硬化,村民休闲健身广场等7个项目,总投资748万元。有的项目已开工,有的正在征地……
    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陈盘始终没忘记抓经济建设。根据该村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他积极引导群众种植油茶,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指导,目前全村已种植油茶2万余株;枇杷是后井村的传统产业,但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没有包装等,枇杷价格一度偏低。为了增加果农收入,他边发动群众修筑村道边指导果农进行包装,并联系客商进村收购。多管齐下,使果农的收入水涨船高;陈盘驻村后,成立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百里地农业合作社,对这家合作社给予大力扶持,目前,该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30户增加到108户,注册资金由5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并完成商标注册,拟申请QS认证。
    “陈书记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我这辈子永远忘不了他对我的帮助……”后井村集礼自然村老人林大爷逢人便夸。原来,去年腊月二十五日,忙了一整天的陈盘想起了家住半山腰的留守老人春节怎么过?需要什么帮忙,于是,他不顾疲劳叫上村干部,一起打着手电筒上山看望。在跟老人一阵寒喧之后,自己掏出800元钱给老人家过年。五保老人林玉福原先住的房子是危房,一下雨屋里就漏水,经他多方努力,为老人争取了2万多元钱用于旧房修缮。说起陈盘为民所谋的感人事迹,村党支部书记林梅城更是赞赏有加,对记者说,村老百姓已经离不开他……

 黄凌志:奉献基层  无怨无悔

    “省派驻村,我们要给当地留下一个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留下一种有特色的农业产业、留下一条农民增收渠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省委政法委派驻社硎乡湖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黄凌志说。
    驻村一开始,工作特别忙,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深夜。那天,他女儿过生日,妻子一大早就打电话催他早点回去。分身乏术的他待处理好公务后,开着私家车往福州赶,回家时已是晚上10点多。村干部郑德喜对记者说,没想到黄书记责任心那么强,很少回家;没想到黄书记那么能吃苦,爬山涉水,脚上都起了血泡,可从没叫过一声苦;没想到这个省城干部一点也不娇气,粗茶淡饭吃得津津有味;没想到他驻村才一年多,村里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湖洋村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村民素有种植毛竹的传统,但因长期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低。在他倡议下,村里通过建立利益带动、大户示范和财政资金补贴机制,建立标准化毛竹种植示范基地5000多亩。引进资金100多万元创办了毛竹加工合作社,生产的竹帘、竹席、蚊香等产品销往浙江、山东等地,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他多方奔波,向上争取了300多万元资金,完善水库周边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铺设通往华社公路水泥路,打通与甜柿基地连接的通道,与省级风景名胜区“菜溪岩”、书峰百松休闲度假等周边旅游区连成一线。建立甜柿基地400多亩,为种植户争取政策扶持资金,形成颇具特色的甜柿产业。他还根据该村拥有天然优质水的资源,筹资创办农民山泉水合作社……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他通过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240万元,用于修建水泥村道、安装路灯、改水改厕等,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作为政法干部,黄凌志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更是行家里手。他把维稳工作作为村党支部工作的重头戏。通过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建立维稳工作网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等,多次及时发现并成功制止群体性上访,实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处置”工作目标。由于普法工作突出,2011年7月该村党支部被司法部、中央综治办、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也被授予“全国普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进京接受表彰。

 

李赓:科技兴村  挥洒青春

 

 

     “李赓上任第二天就跟我到处跑,了解村民需要什么。他的到来可以说是村里的福气。”村干部邹正水对记者说。村民吴明廉对他更是赞不绝口,他说:“李书记帮我们引进新品种,让我们增产又增收。我们打心眼里感谢他……”李赓治村能力得到干群的交口称赞。
    双峰村是仙游偏僻的老区村,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级班子瘫痪,是典型的“双薄弱”村。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驻村的第二天,便跟着村干部跑开了,一家一户地与群众促膝谈心。由于该村地域广,居住分散,9个自然村,他用了6天时间几乎全跑遍了。他还得在灯下,把白天搜集的社情民意进行一番认真梳理、用心掂量,直至深夜。为了让自己能尽快进入角色,施展拳脚,他向村老支书取经,还通过设立“书记信箱”,分发“村民服务卡”,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驻村才几天,村民吴明廉听说他是省农科院派来的干部,便找上门来,希望他能帮自己弄点水稻新品种来试种。李赓马上与“家里”联系,之后,专程跑了福州,带回了“天优3301”优质杂交水稻品种送给他,并手把手地把种植技术教给他。在李赓的精心指导下,吴明廉的试种一炮打响,如今,该村开始大面积推广“天优3301”,新品种给村民带来了增产增收。“五四”青年节那天,李赓特地组织省农科院青年技术人员来双峰村传经送宝,给村民送来了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蔬菜种子及当地买不到的化肥、农药及“蚊虫诱捕器”等。
    让农民生活更宽裕是省派领队林月恩提出的驻村宗旨,李赓把其作为下派驻村的首要任务。毛竹是双峰村的优势产业,但因林区没有道路,车辆无法通行,需要雇人从山里将毛竹扛出来,人工成本就占了约一半,严重影响农民收入。为此,他决定修建林区公路。经测算,林区公路长约31公里,需投资90多万元。“这条路修好后,可使毛竹利润翻一番,全村一万亩毛竹可增收1200万元。”李 赓说。经过他多方奔波,目前,已筹集40万元资金,不足部分,他将继续努力,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为了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他还想方设法引进食用笋加工企业,目前启动资金已到位,很快付诸实施。
    当他得知村民希望有蓄水池等水利设施时,他马上到县水利局汇报协调;在得悉村民复印材料,要坐车去镇里,李赓马上在县城买了台复印机运到村里,免费为农民提供服务……
    一件件一桩桩看似细小实则感人的事例,使李赓在干群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杨文勇:扶贫帮困  谱写新曲

 

    5月25日上午,在社硎乡仙头村一片山坡上,夏日的阳光照在山上,树木枝叶的影子斑驳了一地阳光,山脚下修好的道路蜿蜓盘旋,杨文勇帅气的脸上荡漾着笑容。
    此时,与山坡相距近6公里的仙头村健身场地上,几位老人在运动器材上锻炼身体,他们笑着说,杨书记上任后筹集资金,为村内硬化了200平方米的健身场地,并配有一批健身器材。从此,村民们不再只能窝在家里看电视了,不再担心闲余时间没处可去了。
    今年36岁的杨文勇,是福建海事局晋江海事处处长助理,一年半前与第三批省派莆田驻村工作队一同来到仙头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改变一个山高路远、土地贫瘠的省扶贫开发重点村面貌而不懈努力。
    杨文勇初来仙头村时看到,村部没有装修显得破旧不堪,村道没有硬化显得坑坑洼洼,山青林秀这么好的资源一直浪费着。从一名机关科级干部到基层“村官”,来自闽南的杨文勇正面临着新的生活和考验。他走村入户,摸清村情——仙头村地处仙游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32公里,海拔642米,全村226户,共1056人口,山地面积2667亩,耕地面积418亩,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
    “实现经济发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是我下基层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一定不辜负村民的殷切希望。”杨文勇暗下决心。由于雨量充沛,仙头村适合发展林木产业。杨文勇引导村民利用资源优势,经过一番奔波,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支付下,投入45万元,完成了1200亩山地种植,种植苗林12万棵,并将山地林木无偿分给农户,大大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自上任后,村里的事将杨文勇的日程填得满满的:“道路、饮水等问题,我该怎么做呢?”杨文勇瘦了,皮肤被晒得黑里透红。杨文勇笑着说,“原来我穿35码的裤子,现腰围变32了,去海事处开会时连制服都不合身了。”
    村部原来墙上的灰层剥落,窗户上的玻璃裂开,室内摆设的办公桌椅破旧,于是,杨文勇和村“两委”张罗起村部整修的事,之后又添置了崭新的办公设备。整修后的村部美观大方,改善了村“两委”的办公条件,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议事场所。如今,村部还建起农家书屋,陶冶了村民的情操。
    解决饮水及弱势群体的居住问题,也是杨文勇为村民办的两件实事。长期以来,仙头村饮用水没保证。于是,杨文勇组织班子筹集资金,建蓄水池并从山上引水,解决了98户近500人饮水问题;残疾人陈清霖居住在50年代建的老房子中,冬不挡风,夏不遮雨。杨文勇帮他申请安居工程补助款。在搬进新房后,看着新房内粉刷一新的墙壁,水缸上面崭新发亮的水龙头,陈清霖高兴地说道:“过去我想都不敢想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多亏杨书记帮忙啊!”
    硬化仙头山前自然村通乡公路,是村民长年期盼的问题,也是杨文勇决心要办的事。杨文勇深知资金来之不易,为了盯紧工程质量,春节期间他还泡在工地上。当妻子风尘仆仆从泉州赶到工地现场时,看着眼前的一幕眼圈红了——在雨中,丈夫穿着雨衣、身上沾着泥浆,正挥着锄头排除路基旁的积水。不久后,这条村道通车了,村民欢呼着,此路缩短了通往县城近15公里的里程,极大方便了他们生产和生活。
    杨文勇把乡亲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乡亲们也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去年“南玛都”台风期间,参与田间抗灾的杨文勇回到村部已是夜间9点多,由于停电了,还没吃晚饭的他连开水也喝不上。一村民打着手电筒、涉过没膝的积水,给杨文勇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面条。面对村民质朴的感情,杨文勇的心灵被震撼了:“我为乡亲们做了应该做的事,他们却一直惦记在心。”

 

林健:情注山村  面貌翻新

 

 

     莆田学院派驻仙游县游洋镇天马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健,自驻村以来,多渠道筹集资金,修建林区公路,对村里的隐患电网进行改造,新建了村部,引进枇杷新品种,由莆田学院海西科研资金出资,与村里共建枇杷实验基地,村民对他的奉献感念不忘。
    天马村位于仙游县游洋镇北部,系革命老区村。全村387户1717人口,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2800元。夜深人静时,住在村民家的林健听窗外寒风呼啸,他陷入沉思。贫脊的土地,清澈的泉水,连绵的山峰,挺拔的翠竹,地偏林深路难行,长期的闭塞,贫困与落后的影子笼罩在天马村的每一个角落,也沉甸甸地压在林健的心头,他感到,作为第一书记肩上的责任重大。但他没有退缩,他告诉自己,来了就干出名堂,不能退却。
    天马山一带有毛竹上万亩,林健一上任就和村“两委”来到竹林区,一路上竹林郁郁葱葱,在风吹之下竹叶“沙沙沙”地摇曳着,呈现一派自然风光景象。然而,由于受交通制约,上陡峭的山上运输毛竹成为村民的头等难事,毛竹产业始终做不大,经济效益也上不去。修建林区公路是村民的强烈愿望,可修路资金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为了解决林区行路难的问题,林健向有关部门争取道路硬化项目,并多次跋山涉水,对林区的路线进行初步测量……现一条长达15公里的林区公路已经投入使用。开通的公路宛如一条巨龙在林区里盘旋,村民告别外出只能徒步上林区的历史,也看到增收致富的希望。村民何文荣指着修通的公路对记者说:“现在我们不愁毛竹卖不了好价钱,听林书记说,还会继续延伸修建林区公路。”
    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一根根电杆依山而立,就像专注的哨兵为山村带去了安全和光明。“如果没有吓健,电网改造不知还要拖多少年。他又为我们贫困山村办了一件大好事。”村支书何文誉说,原来,村里的通电设施简易,线路负荷小,用电时续时断成了村民的“心病”。而且一到下雨天,线路甚至喷出火花。 由于资金原因,导致天马村的电改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林健驻村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奔波,电改问题得到落实。如今,一条条崭新的电线穿过山村人家,曾经的“蜘蛛网”式的电线不见了,村民悬着的“心病”也落下了,小山村从此用上了“放心电”。
    要想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还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与村民谈经济发展、谈致富路子时,林健了解到天马村枇杷林多,但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出现了部分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导致产量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林健不但引进优质枇杷新品种,还从莆田学院引进资金,与天马村共建枇耙实验基地,为村民创脱贫致富新路子。
    记者随同林健登上天马山,站在山峰上,山风习习,引得树叶婆娑起舞。“山脚下新建的村部即将投入使用,这里将集中开发,建设新型农村住宅区。” 林健充满感情地说,驻村时间已过半,他还想多做些事,为村民留下致富脱贫的路子,譬如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修建防洪堤坝建设等等。
    天马村山美、水甜、人纯朴,这一切深深地融入林健的生命之中;今后无论他走到哪里,这片大山永远是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后记:省派驻村领队林月恩和他的全体工作队员们全心全意驻村为群众办实事,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驻村干部派出单位省纪委常委、秘书长刘宏伟赋诗勉励:“雨润大地迎七一,挂钩帮扶寄深情。百姓冷暖心头系,为民造福万年青。”驻村领队所在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德金深入省驻村调研指导驻村帮扶工作,对挂钩帮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要求驻村干部坚定不移实施驻村工作三年计划,改变村容村貌,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得利益。
      接连几天来,跟着省派领队林月恩进村子、走田头,记者随机采访村民,听见的都是农民百姓的对他们的交口称赞。一位老村干动情地对记者说:“我们这里的大学生一考上就离开农村,领队带着驻村干部从城里来农村一住就是三年,连棉被都自己带来,和我们一起干农家活,真的是比自己人还自己人!”
      面对成绩和赞誉,林月恩说:“为农村,为农民,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应该的,必须做也能够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驻村帮扶惠民生的各项工作,不负重托,忠诚为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