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今年来,我市财政部门通过税收杠杆等经济手段,统筹安排工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扶持现代服务向高层次提升,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悉,今年来,我市通过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延长所得税减半征收、暂缓征收工业企业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一系列措施,共减征、缓征税收2.5亿元以上;筹措安排工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用于培育工业产业整体提升;安排2909万元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兑现企业改制上市、申报名牌等各类奖励补助政策;落实科技计划项目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2480万元,安排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扶持资金1000万元,企业外贸出口增量奖励259万元,安排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000万元,促进企业出口增长,扶持现代服务业向高层次提升。 此外,我市还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银企对接机制,促进互利共赢,把好信贷投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我市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大力支持临港实体经济,支持铁矿石、木材、油品、煤炭、金属冶炼基地建设等“五行”产业发展,服务莆田打造成为福建能源基地。引导保险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临港企业财产险、工程险等各类保险业务,支持莆田市临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临港物流行业发展;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运用信贷杠杆,推动鞋革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品牌创设及技术创新,扩大市场份额,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与鞋革等传统优势产业相关的物流、网贸行业的发展;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大力促进仿古家俱、木雕、金银饰品、珠宝首饰等特色工艺产业和茶果、水产养殖、林竹、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强与工业园区、专业市场、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创新适合莆田市特色经济需求特点的联动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程度;支持外向型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本币贷款的需求;支持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把农村村镇建设、农户特色农业生产、生态农业发展纳入贷款创新的覆盖范畴,继续深化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努力探索宅基地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农业银行、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资金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