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电 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14日发生枪击案,造成重大伤亡。当地媒体报道说,包括枪手在内的近3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为儿童。 这起枪击案当天上午发生在康涅狄格西部纽敦的桑迪胡克小学。当地警方负责人保罗·万斯在电视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警方当天9时30分左右接到报警,随即派出警员前往现场。警方在现场发现多具尸体,其中既有学生,也有教师。枪击嫌疑人的尸体也在现场被发现。 万斯没有公布具体死亡人数,但当地媒体报道,枪击造成近3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为儿童。 万斯说,警方正在通知死者家属,在通知完家属后,将公布确切死亡人数。警方现已完全控制现场。 当地媒体说,这起枪击案的嫌疑人为20岁左右的瑞安·兰扎。另有一人遭警方扣押,接受调查。 康涅狄格州州长办公室官员罗伊·奥乔格罗索说,州长丹·马洛伊已到现场与学生家长见面。总统奥巴马也已给马洛伊打电话慰问。
胡锦涛就康涅狄格州枪击事件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致慰问电
据新华社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5日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美国康涅狄格州发生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 同日,外交部长杨洁篪也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致电慰问。
美国总统表示阻止枪击案再次发生要采取行动
据新华社电 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就当天发生在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的恶性枪击案发表讲话,表示要采取行动,阻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奥巴马在简短讲话中说,过去数年间,美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枪击案,现在已到了将政治分歧放到一边,采取行动阻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的时候了。他说,这次枪击案的大多数受害者是5岁至10岁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刚刚开始就已终结,这一悲剧让所有美国人“心碎”。讲话中,奥巴马数度落泪,甚至不得不暂停数秒控制情绪。 奥巴马说,他已同康涅狄格州州长丹·马洛伊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通话,将调集联邦所有必要资源,调查这一案件、拯救受害者、慰问受害者家人。他说,自己将尽作为总统的所有能力,帮助受害者家庭。他当天还下令美国各地政府建筑降半旗,向死者致哀。 根据康涅狄格州警方发布的信息,这起枪击案当天早晨发生在纽敦的桑迪胡克小学,18名儿童在现场死亡,另有两名儿童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警方还在现场找到6名成人受害者尸体。枪击案凶手的尸体也在现场被发现。此外,警方表示还在另一个关联犯罪现场找到一名成人尸体,这使枪击案的死亡人数达28人,仅次于造成33人死亡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第二高的校园枪击案。 据美国媒体报道,枪击案凶手为20岁的亚当·兰扎,他在桑迪胡克小学教书的母亲南希是受害者之一。此前有报道说凶手为亚当的哥哥瑞安,但后来的消息显示,瑞安不是枪手,但他也为警方扣押,接受质询。
奥巴马下令降半旗4天为小学枪击案遇难者致哀
晚报综合消息 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下令降半旗4天,为康涅狄格小学枪击案遇难者致哀。 根据白宫发布的公告,奥巴马下令白宫和所有公共场所、所有军事驻地和海军基地、所有联邦海军舰艇降半旗,直至12月18日日落。 奥巴马还指示在同一时期,美国所有驻外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和包括军事设施及海军舰艇和驻地在内的所有国外设施降半旗,为康涅狄格小学枪击案遇难者致哀。 同天,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也下令国会山降半旗,为枪击案遇难者和家属致哀。
枪击案28人亡 国际社会表示哀悼
据新华社电 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14日发生枪击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28人死亡,受害者大多为儿童。事件发生后,一些国际组织和外国领导人对枪击案造成重大伤亡表示哀悼。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14日发布通告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已致信康涅狄格州州长丹·马洛伊,对当天发生在桑迪胡克小学的恶性枪击案受害者表示深切哀悼。 通告说,当天发生的枪击案令人震惊。潘基文表示,针对儿童的此类行为令人发指且难以想象。潘基文还向受害者家属及所有因这起可怕的犯罪行为而受到伤害的人表示牵挂和祈祷。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代表欧盟委员会向遇难者家人表示哀悼。他在当晚的一份声明中说:“这起悲剧令人深感震惊。满怀希望的年轻生命被摧毁。”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当晚也就此发表声明。在表示震惊之余,阿什顿说她“此刻与遇难者及其亲属,以及美国人民感同身受”。 法国总统奥朗德14日致信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枪击案造成重大伤亡表示哀悼,表示在这种“严峻的考验中”与受害者家属保持“团结一致”。 奥朗德说,枪击案使他感到震惊。在这个“可怕的暴力行为”面前,他向奥巴马总统表示悲痛之情。 当天,法国外交部也就枪击案发表声明,表示与美国政府和人民保持团结,并向受害者家庭及其亲属表示哀悼。 今年以来美国已发生数起校园枪击案。14日的这起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快评:无辜血泪再唤美国控枪努力
美国康涅狄格州14日发生血腥枪击案,近3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儿童。控枪话题重回舆论的风口浪尖,但这一次,人们多了几许疲惫与无奈。 半年来,美国枪击案令人应接不暇。3天前,俄勒冈州波特兰一处购物中心3人遭枪杀;两周前,一名美式橄榄球职业运动员开枪打死女友后饮弹自尽;不到两个月前,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一家水疗店4人被枪打死……。这些,仅仅是半年来引起全美关注的部分枪击案而已。每次惨案发生,总会有重启控枪努力的呼吁,但却屡屡落空。 多少年来,私人枪支管理一直是美国社会的敏感话题。美国民间有超过2.8亿支枪,32%的家庭拥有枪支,全国步枪协会等枪械游说集团能量极大。围绕公民能否持有枪支,政府是否有权禁枪等问题,“禁枪派”和“反禁派”针锋相对,长年争论不休。 选举政治更是控枪努力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历史上,控枪曾让民主党付出不小的政治代价。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连续推出控枪举措,而民主党在1994年国会中期选举、2000年总统大选中的失利,背后都有枪械利益集团的影子。今年正逢大选之年,科罗拉多影院午夜枪声震惊全美。但选战期间,民主、共和两党均不愿推动控枪议题,原因说白了,就在于这是一个烫手山芋,里面只有麻烦,没有“立等可取”的政治好处。 尽管如此,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约20名5岁到10岁孩子的惨死,使这场枪击案格外令人难以承受。许多人不禁重新拥抱一再落空的微弱希望:枪手这种突破心理底线的残忍与邪恶,或许能为重启控枪努力提供“强有力的动机”和更广大的民意基础。而奥巴马作为已无竞选压力的连任总统,正处于推动控枪努力的最佳位置。 新的悲剧发生后,奥巴马表示,过去数年,美国一再经历枪击血案,现在已到将政治分歧放到一边,采取行动阻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的时候。有心人注意到,这与今年8月6日奥巴马关于科罗拉多影院枪案的“反省”呼吁,措辞有所不同。 说归说,要切实展开新一轮控枪努力,奥巴马必须做好打一场持久战及付出相当政治代价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