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在新起点上建设美丽莆田
——解读中共莆田市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9-2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子 黄凤珍】

(林宝金同志代表中共莆田市第六届委员会作报告)

 

    莆田市第七次党代会9月26日开幕,林宝金代表中共莆田市第六届委员会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推动莆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那么,在这新一轮建设中,群众能在今后五年中获得哪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过去五年中,莆田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带着这些问题,晚报整理了中共莆田市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福祉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过去五年: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莆田实体经济显着增强、城乡面貌显着变化、人民生活显着改善、党的建设显着加强的五年。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强化产业支撑,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6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从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6位,顺利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五年,我们致力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推动城乡“五个一体化”取得新成效。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新建“三馆一宫”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建成区面积从2011年的53平方公里拓展到87平方公里。“点线面”攻坚、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加快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建设,建成罗屿、东吴、莆头等一批深水泊位、“一纵一横一支线”铁路网和“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东圳水库水环境和南北洋水系综合整治,顺利通过生态市省级考核验收。建成金钟水利枢纽及其引水配套工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成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全面完成减排任务。抓好水、气、土污染综合治理,空气质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这五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新体制机制,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新型城镇化、民营经济、电子商务、新能源、智慧城市等国家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农村产权改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深化莆台交流,湄洲岛成为首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顺利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湄洲妈祖祖庙入选全国首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点。莆港澳侨合作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这五年,我们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十二五”期间共办好7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5%。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施科教兴市,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五连冠”。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中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莆田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妈祖文化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承办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来莆慰问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实现零的突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稳居全省第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医疗集团,全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价销售,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成为全省社会资本办医改革联系点。列入第三批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成功举办第25届世界技巧锦标赛、第五届亚洲体操锦标赛,协办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统一,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解决126万人口饮水问题。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脱贫65000人。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12.6%。综治“三化一龙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双拥工作深入有效推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今后五年:推动莆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莆田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坚信,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莆田的绿色发展必将取得丰硕成果,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幅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汇聚、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宜居港城,成为经济更加繁荣、文化更加包容、生态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美丽莆田。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应用集成与跨界融合创新,培育绿色经济新动力。推动港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健康养老、家政服务、商贸流通、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重点支持仙游山区、北高、埭头半岛等薄弱区域加快发展
  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深入实施“多规合一”,做好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和城市发展规划编制,着力打造中部服务带动、南部工业推进、山区生态保护、多元特色塑造的空间格局。重点支持仙游山区、北高、埭头半岛等薄弱区域加快发展,着力补齐短板,形成推动全市发展的新增长极。大力推进滨海新城建设,促进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
  

    做大做美中心城区
  推动跨溪南进,拓展城市新区,进一步拉开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加大城市更新和修补力度,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全面推进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业宜居环境。挖掘城市内涵,打造城市精神,彰显文献名邦的城市特色。实行责权明晰、运行有序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推进智慧莆田建设,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培育发展特色小镇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为抓手,注重“一镇一品一业一链”,打造文创小镇、珠宝小镇、电商小镇、旅游小镇等,促进城镇化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
  把农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三整治三提升”标准,深入开展以乡村保洁、污水处理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载体,整体推进“幸福家园”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五个一体化”。持续实施强村富民行动,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让广大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实现“镇镇20分钟上高速”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便捷畅通、功能完善的美丽莆田。编制综合交通规划,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让城乡更加便捷顺畅、功能更加配套齐全。其中,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建设福厦铁路客运专线莆田段,推动长乐至莆田、莆田至仙游、莆田至湄洲岛城际轨道、向莆铁路货运专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形成“一环两纵一横”铁路网。完善“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三纵一横三联”国省干道,加快建设疏港道路、环山区公路,强化已建路网互联互通,实现“镇镇20分钟上高速”。争取开工建设莆田机场,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提倡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规划建设停车场、地下管廊、防洪排涝、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配套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构建“三纵三横”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全市供水“一张网”,建成一批防灾减灾工程,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高标准防灾工程体系。统筹推进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让莆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深入实施生态市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莆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创建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有效降低土地、能源、水消耗强度,严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守住生态红线,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三大治理,深化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整治南北洋水系和城区河道,进一步改善木兰溪、    芦溪流域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四绿”工程,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滨海生态走廊,构建“绿色屏障”。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生态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保目标责任考核,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优先发展教育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实施名校带弱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迁建,积极发展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全面建成教育强市。
  

    推进健康莆田建设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优化利用场馆资源,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
  

    提高社会保障待遇
  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养老、医保、工伤等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加快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省定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支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确保省定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平安莆田”建设
  提升“三化一龙头”工作,以创建“三无”社区、乡镇为抓手,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社会信用等体系建设。实施基层善治工程,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