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绿心”保护与内河水质
——市人大常委会“绿心”保护和内河整治情况专题询问会侧记
【发布日期:2015-10-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红霞】
昨日上午,三正半山酒店国际会议中心201会议室,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场关于我市“绿心”保护和内河整治情况的专题询问会正在进行。询问方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作答者是市直各机关单位的“一把手”。 “宜居与内河水质息息相关,我市内河水质如何?贵局如何开展内河水质监测?监测结果如何运用于保护内河水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松青将这一串连珠炮问题抛给了市环保局局长卓金贤。“非常感谢郑委员对内河水质的关注,” 卓局长略一思索,随即对答如流:“我市内河水质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水质略有好转,污染依然严重,形势还很严峻。全市内河设有42个水质监测点位,每年的4、7、10月份各监测1次,监测指标有总磷、总氮等共33项内容。监测结果运用于三方面……” 在现场,类似这样的精彩问答频频上演。“拆违”、规划、河道保洁等关系到“绿心”保护的字眼屡被发问者提起,应询者则一一认真作答。于是,疑问在询问中化解,共识在互动中形成。在长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询问进行得庄重、有序。 “感谢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绿心’对宜居莆田很重要,‘绿心’建设是莆田的大事,也是市民关注的重点,”市政府副市长陈志强代表市政府在专题询问会上作表态发言:“刚才人大常委会委员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整改。在还没有合适的低度开发方案出来之前,各部门要严格保护好‘绿心’,并主动接受监督,主动向人大报告,把‘绿心’保护和内河整治工作做得更好。”
相关链接
莆田“绿心”有多大
1994年1月省政府批准的《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提出了“一心七组团”的空间结构,首次提出了“绿心”概念。 2010年10月,省政府批准的新一轮《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提出“一心三片”城市空间结构,划定了城市“绿心”的空间范围,涉及面积约65平方公里。2010年,我市编制了《宜居莆田建设规划》。2011年3月,市城乡规划委员们第三次会议研究同意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莆田市绿心(北洋片)概念规划》,确定生态绿心、和谐绿心、文化绿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为绿心拟出自然与城市共生的概念蓝图。 |
永嘉街二期正式通车
千年龙眼结硕果 木兰溪畔谱新篇
央视《走遍中国》聚焦莆田黄岩武术
秀屿区东峤镇 金秋有爱 助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