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山——囊山
【发布日期:2012-10-23】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囊山海拔639米,位于涵江区江口镇境内西北部,距莆田市区约20公里,汽车现可直通该寺,是莆田历史名山,古称“古囊列山献”,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也是全省重点旅游景点。 囊山早在唐宋之时,就已闻名海内外,尤其那座千年古刹——囊山慈寿禅寺,已跻身为我省14座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 囊山属于莆田地域内三大部山系的北部分系,为白沙镇澳岭的余脉,山势不是单独孤峰而立,而是与九华山、紫霄山相连,鹤立于群峰之中,西麓靠萩芦镇、梧塘镇的许多村庄,往南绵延至涵江地界,东延伸至江口镇鲤鱼山。 囊山山上多为裸露体花岗岩,半岭处有一列层层叠叠似古代炊具陶,又像一朵巨大的莲花。囊山,形如悬囊,亦名“上囊”,所以得名为古囊列山献。 囊山,群岩耸立,地形险要,有辟支岩、文殊岩、佛日山、古竹山、须弥台、伏虎石、鲎姆石等,又有降龙涧、半月池等,山奇而怪。尤其那块“鲎姆石”更具特色,它高约百米,宽约60米,自然形成活像一只“大鲎”,古人就称它为“鲎姆石”。然而,这块巨石与其它花岗岩不同,它含氯化镁较高,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因此它随着天气阴晴而变色。当晴天时,石面呈现白色,与周围古老苍黑的花岗石形成强烈反差,一旦气候突变或将要下雨之前,湿气加重,白色的石面迅速转变为苍灰色,进而逐渐变为灰黑色。又因这块巨石面积高大,目标明显,每逢晴雨之交,石面会起变化,雾气布满山岗,示意将要下雨,山下方圆几十里的村民,用眼睛都能看得见,世世代代被村民视为“山神显圣”。近代人们已认识这是自然界变化的客观规律,非山神在作祟。现在人们美称它为“晴雨表”、“气象台”。不论人们出行、下地劳动,都提供了气象参考依据。 位于囊山南麓的“囊山寺”为千年古刹,是妙应祖师于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创建的,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127年了。 囊山寺,初名延福寺,五代时易名为慈寿寺,俗称囊山寺,香火鼎盛时,僧人达千人,妙应祖师常为僧人授课。自唐代以来,寺院屡有毁建。1984年囊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建有山门、停车场、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餐厅、禅堂等。全日开放,迎接各方香客、游客,每年来此游客达10多万人次。 唐末著名诗人黄滔,北宋名臣蔡襄,南宋状元黄公度,宋代诗人郭祥正,诗人余越游、郑良士,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明代状元、文学家柯潜等,他们畅游囊山寺时,都挥毫题诗和石刻。这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财富。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