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洞:“闽山第一洞”
【发布日期:2013-10-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许秋洪 整理】

玉华洞系中国四大名洞之一玉华古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福银高速将乐互通口3公里。古洞总长5公里,有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共169个景点。它形成于二亿七千万年前,由海底沉积的石灰熔岩经过三次地壳运动的抬升和亿万年流水的冲刷、溶蚀、切割而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今正处于发育生长期。

玉华洞位于将乐县城南7公里的天阶山下,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洞总长10公里,主洞长5里。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光华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长最大的石灰岩溶洞,被誉为“闽山第一洞”,列“中国四大名洞之一”。 它形成于二亿七千万年前,由海底沉积的石灰熔岩经过三次地壳运动的抬升和亿万年流水的冲刷、溶蚀、切割而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今正处于发育生长期。 玉华洞列中国的四大名洞之一,誉称“形胜甲闽山,人间瑶池景”。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全洞总长约6公里,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3条深不及膝的小阴河组成。洞内景观约180个。 玉华洞内有两条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洞内有石泉、井泉、灵泉三股泉水,清澈甘冽,潺潺有声,有达摩面壁,仙人田、地下龙宫、瑶池五女、硕果累累,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后洞口及洞内的岩壁上,保存着许多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民族英雄李纲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之态”。 幽深的玉华洞是实施洞穴疗法的“天然医院”,洞内温度长年保持18℃,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其前洞空气在洞内受冷下流往前洞喷出,前洞口的风力强达4级,构成闻名的“一扇风”,令人心旷神怡,洞内充满丰富的游离子,泉水饱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其环境对于气管炎、关节炎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玉华洞入口在山脚下,叫“一扇风”, 出口在山顶,叫“五更天”。 走进洞门,阴风乍起,凉飕飕的令人有点不寒而粟,真是“一扇风”。洞内小径盘曲,处处是神奇的景观,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惟妙惟肖,形状优美。身入其境,深感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精妙,诡异而神秘。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明代徐霞客游后,撰书《游玉华洞记》有“弘含奇瑰,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赞语。 据说玉华洞中原本全都是白色的,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进洞游览,这洞壁就是被火把熏黑的。玉华洞每一处景观人们都赋予其美丽的名字。形象最为逼真有“苍龙出海”、“童子拜观音”、“鸡冠石”、“瓜果满天”、“峨眉泻雪”、“擎天巨柱”、“马良神笔”、“嫦娥奔月”、“瑶池玉女”等。 “鸡冠石”是玉华洞的洞标,型如鸡冠呈倒三角型的巨石上,底部还有石基,俨然一块呈列展台上的宝石,天工造物 ,红色灯光打在上面,充满青春活力。景点“瓜果满天”是由纠结饱满的钟乳石布满整个洞厅的顶部,斜挂而下,如荔枝,如菠萝,如葡萄,五颜六色的灯光打在上面,美不胜收。 景点“峨眉泻雪”四周都黑漆漆的洞壁乍然洁白一片,却又沟壑分明,如同雪满山涯,令人流连忘返。玉华古洞自西汉被当地猎人揭开神秘的面纱,已有2000多年的游览史。 |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
西天尾镇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 筑牢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