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清源山,悟三教合一之和谐
【发布日期:2014-04-0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欧扬】

清源山位于泉州市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中国道教名山。自古以来,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的老君岩,更是以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老子石雕造像,堪称“老子天下第一”。 进山门不远就可见到老君岩。老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一部《道德经》五千言,传承百世,普教众生。后被道教尊为祖师,冠以“太上老君”之官衔。老君岩是老子的巨幅石像,是清源山的标志性建筑。去时正值春夏交替之际,细雨如丝,时下时停。雨润后的老君像更显得和善、平静、安闲、从容。巨像后山峰清秀,云蒸雾漫,宛若仙境。雨中的清源山,游客不多,自成一派曲径幽深的清静。而我喜欢,喜欢这里的清净,喜欢在雨中伫立,喜欢在大师前放空一切的静默。 转过老君岩,沿林中小道前行,游人更显稀少。没多远,便再不见其他游人影踪,山中美景全都交给了你。绽放的花朵,滴水的绿叶,参天的古树,以及自己早已飞远的心境。不多时后,便走到了弘一法师舍利塔,佛塔不大,却感肃穆庄严,我想,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敬重更甚,所以才生出了一抹厚重。关于弘一法师,许多人都不会陌生。原名李叔同,上世纪著名学者、教育家,博学多才,在诗歌、书画、音乐等多个领域均有成就,一曲《送别歌》响彻华夏,涤荡心情。中年出家,潜心修佛,终成一代宗师。立定大师的舍利塔前,情不自禁地,便会哼唱起“长亭外,古道边….”,每一字一句虔诚的哼唱里,穿透的都是无尽的敬仰与怀念。

清源山的盛名,不仅得益于老子与弘一法师两位大师的加持,景区内的自然景色也十分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沿着清源古道,经“第一洞天”可到清源洞。清源洞历史上因被誉为清源山三十六洞之首,故得名“第一洞天”。背后为“蓬莱”二字,因为清源山历史上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途中百度得知,清源洞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群。 登清源山,能令人内心清净的原因,大抵就是因为此处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和谐。除却清源洞的三教合一宗教建筑群,清源山南台岩在1000多年前,此地便有南台岩寺。而儒家、道教也不甘落后,纷纷到此争占一席之地。形成佛教的南台寺居中,儒家的魁星阁居右,道教的三清殿居左。三家并列而居,互相耀映,长期和睦相处,成为了中国宗教文化多元化的一个代表。 此外,清源山,这里不仅有一道一僧两位理性大师,有三教合一的宗教和谐,还有浪漫的天湖。清源天湖位于清源山顶峰谷地,为双曲石拱坝。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据说,夕阳西下时,这里绮丽多变的云海更是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只是去时细雨如丝,与夕阳无缘。天湖里面还有成双成对的黑天鹅,曼妙的游荡其中,翅膀扑打着湖面上,溅起水花,再抬起它那高傲的脖子如天使一般。问想,若与恋人同行,此景此景定是要令人不禁发出一声“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慨叹的。
|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
西天尾镇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 筑牢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