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
东甲晨光
【发布日期:2014-08-12】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许秋洪】

 

 

    据志载:“莆田县东甲、遮浪石堤,御海潮,保卫南洋农田二十二万五千余亩”,“观察使裴次元复堤东角遮浪,而开南洋。”还有乡贤陈池养筑海堤为民造福的感人故事。所以“东甲晨光”的内涵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镇海堤,原名东甲堤,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境内,蜿蜒横卧在兴化湾南岸木兰溪入海口,全长6公里。唐元和年间,为抵御海潮、围垦埭田,福建观察使裴次元筑造东甲堤,历代屡有重修,是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保护着兴化南洋平原二十多万亩良田。相传,镇海堤存,则南洋平原一年三熟,水乡渔米;镇海堤亡,则南洋平原蒲草丛生,泽国水乡。其意义和地位可见一斑。
    镇海堤以抵御海潮,围垦埭田,造福于民存世,黄石、新度、笏石、北高四镇69个村共25万人口,22.5万亩田地受益。可谓历经沧桑,迄今已有1200多年。它是莆田最古老效益最大的古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东甲堤,涨潮时,堤外波澜壮阔,堤内安静祥和,一动一静之间,是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与谦卑。退潮时,堤外滩涂绵延,停泊着富有莆田特色的木制小渔船;堤内村落相连,民居鳞次栉比,充斥着浓郁的莆仙风情。若赶在日出之前,在堤上了望,晨光欲现未现,水面荡漾着无声的紫蓝、天际展现出絮絮的早霞、接着水天间露出激情的晨红、江面上倒映着古拙的小船的剪影,组成江天一体的动人美景,故有“东甲晨光”之称。
    镇海堤唐元和元年(806年)由闽浙观察使裴次元创建,是在莆田南洋围垦东北角最易被风潮冲毁的土堤外加建石堤3.4公里,自黄石镇东甲村至遮浪村。堤岸有报功祠,系清道光年间邑人陈池养修堤后重建,祠内纪念历代修堤人九位,并用石刻记载了历代修堤的有功人士四百多人事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