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洋积雾
【发布日期:2014-10-21】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许秋洪】

龟山古刹位于莆田市区以西15公里外的华亭镇境内。因寺院建于形似龟背的山顶而得名。又因山顶上有片2里方圆的小平洋,故又称“龟洋”。 龟山峰峦重叠,岚雾浓重,清幽阴凉,自古就有“龟洋积雾”之称,该山盛产名茶。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题寺联云:“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相传明代这里所产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选为贡品。

龟山,古名龟洋,位于城厢区华亭镇境内,因群山中一片平地形似龟壳状,且南倚之紫帽山昂耸犹如龟首,故名。 龟山,海拔高度756米,气势磅礴,直插云霄。龟山峰峦重叠,岚雾弥漫,清幽阴凉,林深树多,滴水不绝,自古就有“龟洋积雾”之称。尤其春夏多雾,春季盆地周围饱含水汽,遇晴则蒸发为雾,聚成云海;夏季午后多雷阵雨,翌晨就出现平流云雾,有如白雪堆积,如仙境一般。

龟山上有福清寺,是一座千年古刹。相传唐长庆二年(822),无了祖师从莆田登山西行,一路策杖披籁,攀藤附葛,来到三紫山一处平坞,发现密林复被一坳,泉水潺潺有声,祖师走向坳边掬水解渴,迎面走来一只六眸巨龟,引领四小龟,齐向祖师三复行礼,尔后消失无踪。祖师顿然醒悟,即结茅为庵,开山建寺,白天种茶,夜间悟道,盛名远播。咸通十一年(870),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到后梁贞明年间(915-920),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寺西有无了祖师墓塔。斋房中有多个石槽,最大的可储水万斤,刻有“元祐四年十一月”字样。据传明礼部尚书陈经邦出仕前,曾在寺内寒窗苦读,并题有一对楹联:“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

寺中还传有“龟井吐杉”、“石鸭上山”、“胞粗剃头”、“梅寺铸钟”、“千年宝树”、“名茶晋京”等故事,留有“龟井”、“鸭毋乙石”、“宝树”、“石槽”,“曾为肉身今为骨质的无了祖师塑像”等实物。 自唐代起,这里就盛产茶叶,以“炒绿”茶叶最为著名,宋《莆阳志》记戴:“莆诸山产茶,龟山第一”。明代所产的“月中香”,曾被选为贡品。
|
荔林水乡 夜绽华光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