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导则》中明确提出,全域旅游示范区将“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同时厕所质量、WIFI覆盖、景区点评价等内容均将纳入考核评选范畴。
优质厕所数量有望大幅提升
记者注意到,《导则》中在厕所建设方面提出了要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具体包括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5A级景区厕所设置第三卫生间,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要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鼓励对外服务场所厕所免费对游客开放;推进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通过使用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新技术,切实解决旱厕、孤厕及其污物处理、厕所信息服务等难题。
景区WIFI不好用将成“过去式”
以往虽然智慧景区的概念推了很多年,但是游客普遍反映在出游过程中WIFI网络连接、线上支付等体验并不理想。而此次《导则》提出要推进服务智能化。包括建立地区旅游服务线上“总入口”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形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开发建设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各类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等内容。
《导则》助“红黑榜”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各地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的旅游监管措施,《导则》要求,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同时提出加快建立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失信行为,并对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行动;扩大旅游“红黑榜”应用,将旅游景区点纳入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积极应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加强对旅行社、导游人员日常监管,保障导游人员合法劳动权益等内容。
示范区复核不达标或将面临撤销称号
记者在《导则》中发现,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按照地方申报、审核公布、创建实施、评估监测、考核命名、复核督导的程序进行。同时,根据《导则》要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三大方针,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退出机制。创建单位要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和完善升级,最终达到相应条件和标准并能发挥示范作用才能成为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