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市场监管难题 营造优质旅游环境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旅游市场监管
【发布日期:2018-03-15】 【来源:中国旅游报】 【阅读:次】【作者:】
近年来,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为50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69.12%,年均增长11.08%。如此大的市场体量、如此快的增长速度,是政府、企业、民众所乐见的,但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是,一些欺客宰客、不正当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对于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为民众营造优良的旅游市场环境,记者采访了一些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倾听他们的看法和见解。
理性看待
旅游业发展是繁荣与问题并存,一些侵害游客的违法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大家给予了理性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黔东南州副州长胡国珍认为,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欺客宰客的违法行为,需要重视、尽快根治,也要理性地看待——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是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主委吴志明说,在竞争中,有些不守法、不守规的企业动起歪脑筋。“一些旅行社组团报价很低,然后在途中增加很多购物点,强迫或者诱导游客消费。游客当时就不满意或者回家后又反悔了,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中国每年几十亿人次的游客量,基础设施、市场监管方面存在一些跟不上的地方也在意料之中,关键是如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实现质的提升。
加强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认为,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伴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出现了一些欺客宰客、强迫购物等乱象。我们应该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陈百灵说,如果一味放纵,等产业做大了再回过头来,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问题积累得太多、行业口碑尽失,消费者、投资者对这个行业失去了信任,无法扭转局势;另一种是政府以及全行业费尽全力扭转行业形象,但是付出得成本高昂,得不偿失。旅游业不断涌现新业态,应让发展与监管并进,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做出百年品牌。
加强监管
谈及如何解决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解决之策首要是加强政府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说,这几年,从国家旅游局到地方层面都很重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开展了多轮市场整治行动,云南等地也花了很大力气整治市场乱象”。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总裁王小川说,对于旅游市场乱象,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理,应该能够建立更健康的市场环境。一些地区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一旦集中出现旅游乱象,最终损害的是当地旅游的品牌形象。有些旅游矛盾多发区域,可以多向做得好的区域借鉴经验模式。 “加强监管势在必行。”庹庆明建议,“一方面,建议成立旅游综合执法部门,对旅游各要素进行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对涉旅安全问题,旅游部门要积极参与,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吴志明建议,旅游企业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要对自身的长期发展负责、对品牌负责。政府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增加旅游企业的违法经营成本,让企业不愿也不敢走歪路。同时,相关部门要运用现代化的旅游监管手段,实时、有效、精准地对违法违规的旅游企业进行处罚打击。
自觉自律
除了政府监管,还应重视企业的自律、消费者的自觉,这是代表、委员们为旅游市场监管开出的另一个“良方”。 胡国珍说,做好市场监管,政府、企业、消费者都需做出努力。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应强化诚信意识,努力打造诚信经营的百年老店,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不求长远发展;应弘扬诚信文化,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消费者应理性消费,对于一些欺诈信息要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要善于维权、及时维权、合法维权,积极监督举报。 吴志明提出,游客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如果游客对旅游线路设计、报价等方面的判断分析更专业、更理性,消费心理更成熟,就会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 王煜说,如何避免或减少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从政府的角度要加强监管;从企业的角度,要树立消费者权益至高无上的理念,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比如市场上出现的定制小包团,亲朋好友等自发组团,自主设计线路,只向旅游企业定制所需的配套服务,性价比较高,很受欢迎。
|
- “书院新声”入人心 理论宣讲接地气
- 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开赛 同台竞技 “贴”出精彩
- 十年芳华 筑梦远航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