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壶“亲民茶” 沁香促和谐
南日法庭以诚交心推进亲民调解定纷止争
【发布日期:2013-09-2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双辉 通讯员 廖倩】
核心导读:南日法庭所管辖的南日岛人口有5万多,岛上渔民大都性情刚烈,发生纠纷多为了面子各不相让,有时一起纠纷,经镇、村调解员多次调解都无法达成协议,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法庭的法官们入乡随俗,根据岛民们风行喝茶的习惯,泡上一壶壶司法“亲民茶”,通过喝茶沟通、交心、调解,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官的亲和力,而且化解了矛盾纠纷,营造了和谐氛围。今年来法庭共受理民事案件249件,审结233件,调解、撤诉方式结案的有213件,调解撤诉率为91.41%。
第一壶:“沟通茶”
法官们深知,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调解人员的作用,就要把他们当作知心朋友。“临事抱佛脚,不如事前早烧香”。因此,法官们经常请调解员到法庭来坐坐,奉上私藏好茶一壶,边喝边聊聊儿女家事,问问渔农情况,再沟通村里纠纷解决进展。淡淡茶香中,感情加深了,法官们对17个村的调解主任了如指掌,23个人民调解员的优点特点也熟记于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调解网络。 有了调解网络,法庭“如鱼得水”,在调解过程中,法官们针对不同案件的特点,积极借助当事人所在单位、居委会以及亲朋好友等外部力量配合调解,利用当事人对他们的信任关系,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 今年4月6日,万峰村村民陈亚林与陈许明因为一块捕鱼的海域滩涂闹上了法庭。庭长翁锦城了解到双方都很尊重张春珍时,会心地笑了——张春珍既是法庭的“老茶友”也是调解员。于是一个电话过去,张春珍随即赶到,双方的情绪随之平和下来。接下来,摆事实,讲道理,几番开导启发,几番情法教育,原被告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二壶:“调解茶”
通常,当事人到法庭打官司,初见法官,都有些拘谨。这时,法官往往递上一杯飘香的热茶,缩短了当事人的距离感。距离拉近了,心也靠近了,话就投机了。通过边喝茶、边谈天、边调解,双方的抵触情绪不知不觉融解了,一桩桩“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就在茶话中冰释前嫌。 今年6月,在审理小日岛杨亚彪诉郭少国等在捕鱼生产中发生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原告提出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精神抚慰金3万多元的请求。可被告只同意赔偿医疗费5000元。面对悬殊意见,办案法官请了与双方同村的一位经济能人和一位乡老参与调解,引导当事人对赔偿项目逐个协商:对医疗费、交通费等容易调解的先行确认,对分歧较大的精神抚慰金,法官耐心说明了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建议原告将数额适当调整。做通原告的思想后,再做被告的工作,使其接受了调解建议。
第三壶:“交心茶”
南日法庭的法官们以茶为媒,通过与各村老人会的乡老及经济名人“以心换心”,结成知己,再请他们破解案件调解难题,取得了很好成效。 在审理东岱村原告林丽贞与被告黄秋鸣离婚纠纷案时,双方都同意婚生女儿由女方抚养。但男方犯有精神疾病,且因结婚大办酒席和女方收取巨额彩礼,所以对女方起诉离婚很有情绪。按海岛习俗,提出离婚的一方要给另一方“红布挂红”并返还全部钱物。怎么调解呢? 经办法官请双方当事人到法庭,通过喝茶拉家常,发现双方都很珍视唯一的孩子,于是抓住这个要点做双方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多为孩子着想,原告要抚养两岁的孩子,若全额返还彩礼会导致孩子生活质量下降;再释明法律,被告有权另案诉请返还婚约财产,可原告也有权另行主张抚养费。 在法官的说服下,被告放弃了巨额要求,仅要求原告补偿7500元。但原告不同意,只想给3000元。法官又给原告捧上一杯清茶,聊天中发现她跟婆婆的关系很好,于是告诉她,一个有爱心的人不该去伤害曾经关爱过的人,被告家庭困难,当初付出许多,现在也放弃了婚约财产之诉,看在几年夫妻的情分,考虑其病情,付给一定补助,体现了人道精神。一席话说得原告连连点头称是,案件顺利调结。 南日法庭的司法“亲民茶”,成了上至党委人大,下至南日岛百姓的“贴心茶”;南日法庭的名字,群众知晓了;法官们的心意,群众感受了;法庭的威信,群众确认了。 |
- “书院新声”入人心 理论宣讲接地气
- 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开赛 同台竞技 “贴”出精彩
- 十年芳华 筑梦远航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