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当我随口吟出这些优美的诗句时,爸爸妈妈都大吃一惊。不瞒您说,我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它们怎么就那么利索地从我嘴里,不假思索地跳出来了呢?其实,这就是读书赐给我的礼物。 我虽然才十岁,但读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幼儿园时期。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学习认字,会阅读通俗易懂的卡通图画书,鲜艳多彩的配图让我目不转睛,滑稽有趣的内容让我捧腹大笑。那一本本书籍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们经常夸我识字量大,知识渊博;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也都经常向我请教。这让我小小的心,变得更加自信,也更爱看书了。慢慢的,我开始接触那些名篇名着,徜徉在作家的文字中,去感受他们和笔下人物的情感。 在我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看到描写洋人欺负国人的情景时,我义愤填膺;在周总理说出那句铿锵有力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在现场似的。 捧读《三国演义》时,名医华佗被杀,我万分痛惜:一代名医就这样陨落。诸葛亮逝世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和凄凉。 阅读《狼王梦》时,看到紫岚的子女一个个先后夭折,我为它的狼王梦能否延续而担忧。当它为最后一个狼孙能登上狼王宝座,而与大金雕殊死搏斗时,我为它无私的母爱而流下感动的泪水。 尤其是在我读《草房子》时,我被它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的震撼。杜小康家遭遇变故,他毅然放下学业,陪同父亲去芦苇荡放养鸭子,虽说没有完成复兴的愿望,但他在风雨和磨难中成长起来。细马最后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立志要完成爸爸的遗愿,给妈妈一个安全的家。桑桑面对着即将死亡的恐惧,他坦然地接受了,他用他那不多的余生继续把他的善良留在油麻地 ....... 这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让我如痴如醉,以至于有时候我以为自己就是华佗,行走江湖,悬壶济世。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就是杜小康,顶着狂风骤雨,忍着芦苇的割伤,找回鸭子。其实我不是他们,我就是那个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读书的李昊扬。 读书像火把,闪闪照亮我们无限的希望,知识像清泉,缓缓流进我们枯竭的心田。 读书,我和你的约会还继续着…… 指导老师:黄丽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