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杨美钦)今年来,我市采取多项举措共建莆田美丽乡村。 营造全民共建良好氛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群众知情,通过多层次动员,多渠道宣传,让群众了解共建美丽乡村工作;让群众参与,明确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动员群众唱主角、挑大梁;让群众监督,通过广大群众“雪亮眼睛”的监督,确保共建美丽乡村工作取得实效和长效运行;让群众评判,按群众的标准制定检验标准,用群众的要求贯穿评估全过程。 强化领导责任,推动工作落实。突出抓领导、领导抓,主要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亲力亲为,直接抓部署、抓推动、抓落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共建美丽乡村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确保治理任务如期完成、取得实效。 挖掘地域特色,打造典型示范。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将环境治理与农村产业提升相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观宜游、特色突出”的美丽乡村,搭建“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我市突出把历史文化村落、莆仙建筑、特色农业等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通过科学规划,创新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呈现莆仙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 推动后进转化,促进全面提升。针对后进镇村,创新推进方式,及时解决问题,深化治理内容:市级层面,市共建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带领市直相关部门领导深入月考评后3名的县区,采用召开现场促进会、不定期暗访、约谈等方式,推动后进迎头赶上;县区层面,通过区委书记亲自带队调研、区级主官约谈、纪委派出监察组、召开推进会等方式,化压力为动力,改变落后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