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
引领前沿学术 分享临床经验
胃肠道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学术沙龙在莆举行
【发布日期:2017-03-14】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晚报讯    日前,由莆田市医学会肿瘤外科学分会主办胃肠道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学术沙龙在我市隆重召开,本次学术沙龙由市医学会肿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莆田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二区主任郑茂松教授主持,特邀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涂小煌教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刘国泉教授、许学杰教授等多位胃肠道肿瘤诊疗领域专家,与参会学者介绍胃癌的综合治疗、胃肠道肿瘤靶向治疗进展及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处理,并分享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及实践经验。吸引了来自我市各大医院肿瘤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放疗科的众多医护同道积极参与。
  郑茂松主任介绍,胃癌在农村地区发病相对较多,由于检查手段的约束,普遍发现较晚。在临床上,胃癌早期发现比例不到10%,大部分都是中晚期。中晚期胃癌的治疗手段有限,过去主要依赖化疗,化疗药物分别是“老三板斧”和“新三板斧”。“老三板斧”就是顺铂、氟尿嘧啶、表阿霉素。而“新三板斧”是氟尿嘧啶衍生来的希罗达,以及口服氟尿嘧啶等药物;顺铂的新衍生药物奥沙利铂;新一类紫杉类,如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虽然医生尝试了这6种药的不同组合,但疗效一直不尽如人意。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是由我国专家学者独立设计、组织、实施和完成的,主要针对中国的晚期胃癌患者,也是第一项发现和证实三线及以后的治疗可延长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生存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获得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郑茂松主任在会议总结中表示,阿帕替尼作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创造了多项振奋人心的“第一”: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治疗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第一个胃癌二线治疗后仍有效的药物;民族制药企业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创新药物。
  在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方式不断更新、持续进步的形势下,在新的靶向药物不断开发、投用临床的背景下,莆田市医学会肿瘤外科学分会积极主导并与各大医疗单位共同努力,积极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切实地帮助更多的晚期胃癌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蔡耀武)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