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光头山” 今日生态村
【发布日期:2012-07-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杨美钦 欧碧仙】
碧绿的河水映照着绿树,翩翩起舞的白鹭飞出树林,田边的村民辛勤劳作……鸟从绿中出,水天成一色,这如诗如画般的美景就在仙游县书峰乡兰石村,而这仅是该村众多美景中的一角。兰石村的绿源名贵植物园也是全市唯一一个引进名贵珍稀植物的园林。经过两年的生态村建设,如今兰石村环境整洁,鸟语花香,满目葱茏,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兰石村由原来的“光头山”成了今天的生态村,全村绿化基本完成,并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村。近日,本报记者特地来到该村,走进基层,倾听这个省级生态示范村的美丽变化。
书峰乡兰石村位于仙游东北部,整个村四面环山,系书峰乡第一大行政村,东西南北方向分别与榜头镇、书峰乡西坑村、书峰乡四黄村、社硎乡湖洋村交界,距乡政府10公里、县城20 公里。全村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1623亩,山地8851亩。全村总人口4445人。 村内河流密布,水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主要村道都已铺设水泥路面,7 个自然村村道全部水泥硬化,村内设有 2 所完全小学,一个老年协会活动中心,一个村级医疗所。莆田市、仙游县多次授予兰石村文明村称号。
环境整治 规划先行
2012年对于兰石村1000多户农民来说,令他们终生难忘。因为他们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富裕,兰石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村。盛夏时节,记者走进省级生态示范村——仙游县书峰乡兰石村,犹如看到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河清地绿,环村公路清洁干净,公路两旁边风景树木郁郁葱葱,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过去村里脏乱差,有新房无新村。”村主任卢开金说,村道上到处猪粪堆积如山,加之生活垃圾到处可见,成了兰石村人最头疼的事。今年通过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创建,村里拆除了露天厕所、猪牛栏等。村民住房进行了“穿衣戴帽”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兰石村各项事业都迅速发展,各居民区高楼林立,山头绿树成荫,山腰果树成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全村共有枇杷6000多亩,果实远销全国各地,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推广使用液化气、沼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建立卫生长效机制,要求各农户做到卫生六前三包,垃圾就近投放到垃圾池,后由保洁员定时统一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形成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村环境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 据村主任卢开金介绍,兰石村除了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外,还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绿源名贵植物园落户该村,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种植降香黄檀、印度紫檀等名贵植物,景区公路实现硬化,园内设有停车场、餐饮厅、游客宿舍、垂钓山塘等配套设施。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处处散发出江南浓厚的水乡风情,游客身临其中,乡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体会大自然生态带来的全新感受。 在新农村建设中,兰石村按照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要求,全面开展环境优美生态村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步伐。据村主任介绍,为进一步完善全村的基础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该村建设垃圾池10个,聘用6名环卫人员,全村生活垃圾集中堆入、定时清运,引导村民建设民宅无害化户厕;实施“亮化工程”,发动群众捐资、投工投劳,按照“实用、节俭、美观”的原则,投资10万元,进行村内路道进一步亮化,对外交通经村路段,村内主次要道路实现单向布置,以提高村庄亮化水平,重视环境的绿化美化,投资10万元,选用适宜的乡土树种,在乡村主次干道、宅基旁空地种植绿化树木,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实施低产田改造工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投入100万元建设标准化农田并被评为“省优质工程”的基础上,2011年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兰石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面积2000亩,总投资270万元,修建大坝13座,水渠28条23千米,机耕路2.5公里,改善了基础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提高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目前村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森林绿化覆盖率达 76%,村内污水排放设施和卫生设施齐全,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名优农产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齐心协力 告别脏乱
兰石村能够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离不开村干部的努力及全体村民的支持。村民卢春木告诉记者,以前的兰石村尘土飞扬,房前屋后到处是垃圾,猪、牛、羊满地乱跑,路边露天粪坑和溢出的粪便散出阵阵恶臭。而且交通十分不便,通讯闭塞、山林破坏、水土流失,居民收入非常低。近年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村民们开始进行植树造林,种植枇杷,不仅能保护村里的环境,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如今的兰石村是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家园美化,一幅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美景。卢春木感叹到:“自开展省级文明生态村建设以来,村民畜禽再也不散养了,猪进了猪栏,鸡进了鸡舍,房前屋后也没了垃圾,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自己心情也变好了,干活起来更有劲了。”村主任卢开金说,周边的许多村子看到兰石村的巨大变化,也纷纷仿效起来,如今的兰石村仅仅是开了一好头,等到明年再来看兰石村,会是一个更新的现代化生态小康村。 “我们村现在可漂亮了!家家住得都是小洋楼,不比城里差!”今年71岁的村民卢金亮告诉记者,他是看着兰石村从原来的光头村向今天的生态转变的。以前的兰石村由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影响全村的建设、种植。“以前,在村里走路真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通了水泥路,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走在新修的环村水泥路上,村民卢金亮喜不自禁。近几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全村农田进行改造,并发动群众进行植树造林,对小流域停垦还林,增强土地保土保水性能,保护生态环境。卢金亮说,原来兰石村由于生态环境差,产的枇杷既小又酸,无法给村民带来创收。如今,村里依靠生态村的建设,不仅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老百姓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兰石村在政府的带动下,支持农民改造土壤,植树造林,村里环境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昔日光头山,如今也变成了绿树林,并被评为省级文明生态村,真是太高兴了。”卢金亮说。 为取得全体村民对创建工作的支持,村里专门召开创建省级生态村动员大会,阐明创建省级生态村的目的和要求,提出具体工作方案,使全体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及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根据各阶段工作的需要,多次召集村民召开各种会议,布置创建活动具体工作,明确开展创建活动的目标。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栏,发放生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后是村民的积极响应,有关涉及到村民的许多政策和利益,他们不顾个人得失顾全大局,一心配合村里搞公益事业。
环保宜人 绿色致富
目前兰石村内有合理的功能布局,村内建设与山村自然景观协调;村容整洁,村内无乱搭乱建及随地乱扔垃圾现象;村内沟、溪、塘内无异味、臭味;村内空气质量好,经多次监测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没有出现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现象。据村主任卢开金介绍,自从兰石村进行生态村建设以来,大量白鹭在兰石村“安家”,与近年来兰石村生态环境优化大有关系。 村主任卢开金说,兰石村进行生态示范村建设以来,村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民对创建生态示范村活动逐渐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全村的创建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村场环境的自觉性大大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了,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止,乱倒垃圾等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大大减少,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卫生、讲公益、讲文明的社会风气。如今村内无任何畜禽养殖场,村内设立农田保护区,没有出现乱开垦及无序伐木、破坏绿化的现象。村民对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能普遍有保护意识,无杀、贩卖、食用现象。 “生态村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我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政困难,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再接再厉,按照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围绕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各项长效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发展靠环境、致富靠生态’的思想理念,坚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态工作整体水平,把兰石村建设成为和谐、幸福、美丽的生态之村。”卢开金说, 村主任卢开金说,今后,兰石村主要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使广大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努力把兰石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省级生态村。 |
黄石镇江东村垒桔塔 拉开莆田元宵序幕
莆田年味 | 多彩油画描绘莆田元宵民俗
新春走基层|荔城区北高镇:移风易俗 喜迎新春
数字赋能 暖冬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