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期的决定》,对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对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作出了专门部署,对文化服务“三农”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 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这对做好农业农村 经济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进入千家万户以及海西建设的推进,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上看,与建设文明海西和宜居城市的要求还不适应,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仍有差距。 目前,农村仍然是我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事业费占区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偏低,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区,城乡差距明显;农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农村文化建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单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化机构和设施经 费难以保障,文化工作者待遇难以得到保障。为农民提供文化公共产品数量偏少,质量不高,相反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团体不断充斥农村文化市场,这些现象存在,同我市的宜居城市建设是不相适应的。 黄秀姐委员建议,把文化建设重点遂步转向农村,从指导思想、规划布局政策制定、设施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站的投入力度。加快县、区、镇(乡)街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鼓励社会资本的多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从事文化信息传播,积极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规模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加强对农村青年农民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年轻群体的影响,推动城乡联动改革,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看序融入城市的路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畅通农民工成才,上升通道。强化农村文化建设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镇(乡)街道考核和文明城镇创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