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陈海防说,旅游业是一项产值、税收高、投资效益好、容纳就业多的“朝阳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体系转型,推进涵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体系转型,推进涵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涵江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一溪一湖四个省级森林公园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自然风光优美,文化积淀浓厚,文物内涵丰富。全区现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县、区级63处。红色旅游资源较多。民风民俗独特,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其中“蔗塔”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江区山珍海味众多,盛产荔枝、龙眼、枇杷、柿子等水果以及对虾、鳗鱼、海蛎等特色水产品。同时,江口卤面、庄边炝粉、新县方糕、山里白粿等民间风味小吃远近闻名。 涵江区生态环境优良。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7.75%,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林竹茂盛,花草繁荣。尤其是素有莆田“林海”之称的瑞云山森林公园,满山遍野的1000多种植物中,有200多种属于珍稀树种,有数十种系国家一、二级保护濒植物,还有国家级保护的数百种珍稀野生动物,是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朝圣、避暑纳凉、度假休养、科研考察和科普教育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 近年来,涵江区积极融入海西,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和服务设施建设,构建旅游交通网络。特别是福厦铁路涵江站的设立,带来了“高铁旅游效应”,即将通车的省道202贯穿山区乡镇,拉近了各景区间的距离;向莆铁路、湄渝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打通涵江区旅游资源向全国拓展的通道,推动涵江区旅游业发展步入黄金期。涵江区外部环境宽松。省、市已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科学定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搭桥铺路,使旅游业发展拥有宽松的外部环境。 为了做大做甜旅游业市场蛋糕,目前,涵江区已聘请国内知名策划机构对区旅游进行全面策划包装,为此建议市里要加强涵江区旅游规划的指导,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加大投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全市旅游经济一盘棋发展。要突出加快四个省级森林公园、白塘湖景区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工程和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步伐,提升旅游品位;要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宫口河等城区内河整治;要合理利用白塘洋尾等文化名村,充分挖掘涵江威风锣鼓、十音八乐、文枕琴等民俗文化以及李氏等宗亲文化,形成以白塘湖景区为核心,以宫口、楼下内河观光游为依托的水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要加大扶持涵江区旅游基础设施力度,不断完善主要旅游景区的水、电、路、网络等设施。开辟旅游公交线路,提高景区景点通达能力,尽快形成“大交通”通“小交通”畅的格局。注意提高星级饭店的档次。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着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要着力推介招商。充分利用“国内旅游交易会”、“海峡旅游博览会”、“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及各种旅游节庆活动等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形成政府推进、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加强对旅游项目的重点推介引资。创新投融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