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莆田市民手册》 提升莆田城市品质
【发布日期:2013-01-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欧碧仙 杨美钦】
城区越来越大,公交线路越来越多,各路公交车的早班车什么时候开始,晚班车到什么时候结束;好友新居在的某个小区,有没有公交车,怎么坐车……即使是资深市民也往往一头雾水。莆田有哪些名胜美景、哪些星级宾馆、哪些特色小吃、哪些古今名人、哪些商业中心、哪些休闲公园……随着近年来莆田的高速发展,诸如此类的信息不仅繁杂多样而且日新月异。这些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市民和新入迁或是来往游客来说,即使有人可以上网、报纸、电话或熟悉的朋友获得,但获取方式不仅麻烦,且往往得到的也已经是过时的信息。 2000年后,世界城市的发展进入了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阶段,国外大中城市陆续推出了综合性的市民手册。他们将其既当作一张城市名片作宣传的平台,也用来向市民引导介绍日常科学生活知识。目前省内尚无其他城市编撰综合性的市民手册,国内也只有武汉一个城市推出市民手册。两会期间,来自莆田学院的陈绵献、李丽娟和郑玉涛三位委员联合提交提案建议,我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应率先推出自己的市民手册。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品质,方便市民生活,而且可以彰显莆田"文献名邦"的独特品味,对提升我市的综合形象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和谐莆田”、“文化莆田”、“幸福莆田”和“宜居港城”建设增加一张富有价值的名片。 提案指出,综合性的《市民手册》相当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其中《市民手册》首版编写难度最大,属于开创性的工作,目前可借鉴的版本只有《武汉市民手册》,而且城市情况不同,内容上必然有许多不同。所以首版编写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调研、策划、编写,还要解决人员、资金等诸多问题。其后编写难度相对较小,主要是数据的更新和功能的完善。 《武汉市民手册》在政府完全没有介入的情况下由约30所大学近300名大学生自发组织历时4年编写完成。因此,提案建议,在编写过程中,除了组织专门编写班子外,也可以吸取武汉市的经验,将莆田学院及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中文、旅游、管理等专业毕业班中采写能力较好的学生组织起来,采集数据,编写首版或今后各更新版的部分内容,组织美术专业毕业生进行美工和版面设计,以上作为其毕业实践成果取代生编硬造或无病呻吟或钻牛角尖的毕业论文,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力物力问题,而且与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及教学改革的目标完全一致,相信一定能够得到校方及学生们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首版的《武汉市民手册》分为家庭版和随身版两个版本。其中家庭版18万字,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城市定位、场所设施、经济发展、未来前景、灾害避险、急救常识、节能环保、科学教育、健康养生等内容,供市民居家休闲时阅览;随身版11万字,主要内容包括:武汉概况、特色小吃、旅游景点、商业中心、常用电话、消费指南等,供市民随身携带查阅。首版已由市政府拨款于2012年3月出版发行,免费发放给市民家庭。提案指出,《莆田市民手册》是否也要分为两处版本,应根据莆田市情加以论证。 此外,提案中还提到,《市民手册》只有保持最新信息才有意义。在莆田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开始迅速起飞的情况下,宜每年或每两年推出新版。同时在本地报纸、本地网站开辟专栏,即时公布那些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更新信息(如新增的公交线路等),这些更新在报纸上时,版面设计应考虑到可装订性,累积到年底可以由居民自行装订成增补本,同时也成为编写新版的依据和基础。 提案还建议,今后的《市民手册》可以推出电子版,以便以载到手机或电脑上快捷查阅。同时,编写市民手册中采集的资料还可以提供给市政府、档案馆、博物馆、电视台、报社等使用,并且历年出版的《市民手册》过了一定时期成套后,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 “书院新声”入人心 理论宣讲接地气
- 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开赛 同台竞技 “贴”出精彩
- 十年芳华 筑梦远航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