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常太镇地处东圳水库之畔,位于城厢区西北部,方圆201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库区、老区、林区、旅游区和枇杷之乡”于一身的山区乡镇。在这片青山绿水之间,散落着大量的,未被广大群众所认知的传统村落,每个村落都记载着先人活动的悠久历史,在人文、建筑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东圳库区原码头旧村落片区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旧村落占地约75亩,位于松峰村半岭自然村,旧村落环境优美,石板路横穿而过,1984年电影《南北少林》就曾在此取景拍摄。东圳水库原码头也是在该片区里,是早期库区人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东圳精神和库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目前,该片区旧村落保护较为完整,建筑风格依旧,保护和开发可行性高。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推进,特别是实施东圳水库湖滨缓冲带治理工程搬迁工程后,由于缺乏专业的部门指导,目前在保护和开发上存在滞后。如何传承与保护这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发掘与利用东圳库区原码头旧村落片区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新常态、新常太”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保护开发不仅在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意义上,也在于地域文化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上,特别是在新常态农村建设中,科学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建设特色文化村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代表建议:郑一将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建议》,1、提高认识,强化意识。东圳库区原码头旧村落是莆田的宝贵文化资源,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景观环境,融汇体现了莆田传统文化、库区文化、东圳精神的人文特色,是不可多得的生态保护“活教材”。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着农村的魅力与特色,是“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在民间的丰厚积淀,也是今后城市发展珍贵的历史源泉。而且对于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莆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切实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本着对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传承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2、科学保护,稳妥开发。一是重视规划保护。划定该片为保护区域,不得拆除或审批新建,将旧村落保护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专家整体规划并严格把关的原则,防止因工作失误而导致对旧迹的人为破坏。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指导修缮和保护工作。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修旧如旧的第一个方法是收集其他地方旧建筑物拆下来丢弃的旧建作为修缮的建材;第二个方法是“拆东墙补西墙”,把非保护片区残破严重没有保护价值的旧建筑物拆掉,把这些旧建材用到保护片区的建筑物上;第三个方法是绿化。平整坍塌的旧楼宇宅基地,种上树木,美化环境。二是探索开发亮点。保护终究是为了开放,合理妥善的开发可以为保护提供经济来源。可在该旧村落在开发中,要认真精心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在确保水资源不受污染的前提下,石板路两侧可以引进高端消费产业,原有旧民房加以改造,引进艺术家入驻,注入人文气息和艺术细胞;结合旧码头,设立东圳水库建设博物馆,使得莆田子孙世世代代了解东圳水库建设的光荣历史,使得东圳精神永放光芒,将该村落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库区生态文化之旅,以此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3、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市、区财政要安排典型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专项经费,除此之处,还可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增加相应的项目经费,专门用于旧村落的保护。在发挥政府资金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动员、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如可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基金会”,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用于保护;也可试点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通过将古建筑租赁或入股,并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共同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经营和收益。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级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开展对古民居和其他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逐步集聚一批从事业余研究的乡土人才,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与研究能力。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寄托着兴化儿女的美丽乡愁。它的价值不只是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未来价值,正是为了未来,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遗产,传承我们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