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 做好“农”字文章 构建和谐新农村
【发布日期:2015-02-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欧碧仙 杨美钦】
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一批“华丽转身”的新农村展现出新时代新型农村的美丽和谐画卷。然而,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也使乡镇、村两级组织的职能定位、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面临新的挑战。两会期间,如何继续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也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上,不少委员提出眼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呈现的一些问题: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和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农村工作的有效管理;农村基层干部面对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民,组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开展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干部和农民还缺乏对新农村的认识,陷入误区,总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盖新房、建新区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他们均表示,必须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和掌握开展新农村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好“农”字文章,为构建和谐莆田、发展莆田奠定坚实的农业基础。 委员林震辉建议:必须认清形势,注意以行政为主的体制和以市场化为主的机制的辨证关系,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能用自己的言行说给广大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村变的中心户中的优秀人材选拔到农村基层组织中去,用中心户带着农村共同富起来。把农民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按照上级关于建设新农村的指示精神,以农民为中心、为主导,要将建设新农村的活动,真正地符合农民自己的需求,切实帮助农民按上级政策精神作好规划,确立致富项目,抓产业调整,帮农民致富。 建立扶持政策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一套好的扶持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好保障,应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加大政策扶持;二是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加大政策扶持;三是在加快农村文明文化建设上加大政策扶持;四是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加大政策扶持。同时还要在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上狠下功夫,多实地调查,多作深入研究,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同时,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力转变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四方面帮助、指导、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一要摒弃以户、以地、以劳动力致富的陈旧观念;二要构建农村特色经济的产业布局;三要实施劳务产业发展模式;四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改进科技服务方式,主动送技术下村,帮助、指导农民转变观念,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努力扩展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此外,还应开展思想教育,充实文化生活。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以后,党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加之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抓住了机遇,把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列为了头等大事来抓,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普遍增收,修建了洋楼别墅,小轿车进了农户家。但是在如何组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上,在开展思想教育和文化生活上,却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要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如何加强学习、宣传和提高认识的问题。通过宣传和学习,使他们认清形势,不要满足现状,要再上台阶,不断进取。根据农村的现状,主要是人们太分散,都是在各奔东西,很难集中。所以组织形式上可以改革创新,分不了村,就分组;分不了大组,就分小组;分不了小组,挨家挨户也行。总之,宣传、学习必须到位,使他们提高认识,从而在公益事业上再投入,在文化生活方面再上档次。 一些委员表示,在创建财富莆田、和谐莆田、平安莆田的时候,绝不可忽视莆田的“三农”,要为他们指路子、想法子、添措施,并注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培育精神文明。这样,莆田的和谐发展、科学致富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
- “书院新声”入人心 理论宣讲接地气
- 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开赛 同台竞技 “贴”出精彩
- 十年芳华 筑梦远航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