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发布日期:2016-01-22】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许伯英】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的载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
现状:有名无实“空壳社”
有名无实“空壳社”,由于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倾斜及财政扶持,加上当前合作社注册门槛低,不收费,不年检,没有注销机制,农民凑几张身份证即可成立,部分合作社想方设法满足国家规定条件只为了享受政府补贴,这样的合作社成立后未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社”,不但不能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也影响政策扶持有效性。 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社虽然设立时有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的机制,但大多流于形式,停留在字面上。还有些合作社成为投资者的合作社,生产者成员被边缘化,不参与合作社管理,合作社的运作、利润分配往往由投资者说了算,合作社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合作社变成投资者决策而不是社员共同决策,这些情况的存在必然导致管理行为的随意和经营行为的混乱。 人才缺乏,缺少市场核心竞争力。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农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不多,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般由所在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的种养殖大户担任,靠经验做事,缺乏将产业做大做强的主动性,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且对合作社和产品的定位模糊不清,缺乏产品创优创牌的意识,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建议:依法建社规范管理 严把资金投放 加强人才培养
李黎阳代表建议,坚持“发展中培养和培养中发展”原则,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村经营组织进行引导培养,待条件成熟时依法建立合作社,严格取消任务指标性建社,纠正统计上只增不减的错误做法,杜绝有名无实“空壳社”产生。 规范合作社管理,完善合作社制度建设,制定符合本社生产经营和管理特点的《章程》,建立决策议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社务公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依照《章程》规定切实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合作社运行过程的监管、考核,联合其他部门对其进行评定等级,及时清理注销“名存实亡”的空社。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建立健全合作社风险保障机制和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各方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行为,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互相之间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合作社的运行和发展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轨道。 严把财政项目资金投放,为确保全作社的健康发展,提高合作社的质量,确保财政项目及资金的有效投放,政府应明确财政补助项目的申报条件,优先扶持省市示范社、列入省级合作社名录,对规模数量大、经济实力强、信用程度好的合作社,相关职能部门应严格评定合作社项目申报资格及项目实施能力,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实施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把更多的专合社成员培养成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的现代农业和产经营者。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物流、信息、营销等农村经纪人加盟,培养自己的经纪人队伍,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促进本地区生产与市场的融合。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