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晚报》创刊十五周年专辑——新闻路上,我们一同走过
【发布日期:2016-07-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欧碧仙 文/图】

  2001年7月1日,第一份《莆田晚报》正式与读者见面。在保留原《莆田广播电视报》所有内容的基础上,全新启航的《莆田晚报》以“关注民生、聚焦社会、鞭丑扬善”为服务宗旨,新增了新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生活等版面,新鲜的传媒阅读,更贴近百姓的生活。
  创刊前夕,2001年6月中旬,原莆田广播电视报社邀请十多位优秀通讯员、社会撰稿人、知名摄影家及专业评议员召开通联会议,特邀他们成为即将创刊的《莆田晚报》的“特约记者”、“特约摄影”及“特约评议员”,扩充晚报新闻采编队伍,激励晚报成长进步。自此,风雨同路15年,这些见证并参与了《莆田晚报》创刊,陪伴晚报共同成长的“晚报人”,一直从未真正离开过。
  在《莆田晚报》创刊15周年之际,新一代“晚报人”承载荣光与责任,重访这群特殊的“晚报人”,倾听新闻路上,他们与《莆田晚报》一同走过的岁月……

 

 

“特约评议员”林振栋:在改革创新中希望晚报再创精品

  约访当年的“特约评议员”之一,现任市人大常委会华侨委秘书科科长林振栋时得知,原来,曾经在我市实行多年的报纸评议制度就是从晚报创刊时开始实行的。据林科长回忆,晚报创刊前召开通联会议,不仅向与会人员发出加入晚报采编队伍的邀请,同时也虚心征求大家对晚报创刊的意见和建议。报纸评议制度,也是从那时开始酝酿实行的。
  晚报创刊后,由林振栋、许更生、许金美等人组成的报纸评议员团队,每月一次,递交近一个月内对各家报纸的评议报告,并于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现场评议会。“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反馈,总结各家报纸在采编工作上的得与失。”林科长说,这项常规的评议活动,率先在晚报社举办了近两年半,对于晚报的进步和成长,助益良多。“当时晚报刚刚创刊,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一张年轻的报纸和一支年轻的队伍,有冲劲、有想法,更难能可贵的是愿意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各种声音。所以,晚报成长和进步得很快。”
  不仅评议报纸,林科长也在晚报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对于晚报当时的不少精品栏目,他至今印象深刻,因此建议晚报在创新和改革中,应该重塑精品栏目的品牌影响力,并以此作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晚报在15年的办报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也不断为了适应新环境而改革和创新。”林科长建议,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晚报人”能够以小见大,做细做精,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特约评议员”许更生:晚报尚年轻祝愿继续焕发活力

  虽然我市的报纸评议制度已经搁浅了十多年,但作为我市当初推行报纸评议制度的三届“元老”,许更生至今仍然坚持每天读报纸。拜访许老当日,他手里拿着当天出版的《莆田晚报》,从头版到最后一版,从每一个标题,到每一个标点符号,他都要看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许老一边翻阅报纸,一边说道:“电子版还没有盛行前,看到好新闻,我会拿一个本子抄写下来;现在看到好新闻,我还是会从报纸的网站上下载,保存在电脑里。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许老说,从前读报抄写新闻,他还会列出大纲:哪篇报道写得好,好在哪里;哪篇报道有瑕疵,比如哪里出现错别字、用错标点符号等等;哪家报纸的整体策划做得好,哪家报纸还可以再多一些创新……这些都要仔细罗列,然后在每个季度举办一次的报纸评议会上发言。在他看来,他所做的工作,换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是以读者的身份评议报纸,以帮助各家报纸做得更好。
  作为15年来一直关注晚报的“忠实读者”,许老对于晚报创刊15年来的坚守与创新,最有感触和发言权。他说:“百姓关心的,就是晚报关注的。这既是晚报最大的特色,也是晚报最大的优势。15年来,虽然晚报不断在探索和改革,但在这一点上始终坚持初心。这是非常好的。”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晚报的未来发展,许老表示,在“晚报人”不断进取和创新的脚步中,他相信,晚报依然可以焕发无穷的活力和生命力,办出深受百姓信赖和欢迎的报纸。

 

 

“特约摄影”钱小燕:用镜头发声不止是15年的情谊

  作为摄影家,钱小燕老师总是很忙。然而,令人感动的是,约访钱老师时,他不仅马上应允,还主动提出可以到《莆田晚报》社接受采访。故地重游,如老友见面一般,对于晚报的一砖一瓦,一人一物,钱老师皆能如数家珍。
  翻看晚报创刊初期的报纸,“钱小燕”这个名字还曾以通讯员的身份出现在报纸上。原来,钱老师与晚报的情谊还远不止15年。据他回忆,早在晚报未创刊前,甚至比晚报前身《莆田广播电视报》还更早之前,其就常以通讯员身份为当时的《莆田广播电视报》前身——《兴化声屏报》投稿。而在晚报创刊前的通联会议上,钱老师则是作为在场唯一一位特约摄影记者出席的。晚报创刊后,他还曾受邀为晚报全体采编人员上过摄影技巧课,晚报新闻摄影在他的影响下,愈发走向专业化。
  认真品味钱老师的摄影作品,可以发现,每一帧都饱含对新闻真相、乡土乡愁及本土文化的浓厚情怀。他曾多次以特约摄影的身份,与晚报副刊部采编人员共同完成多个图文记录乡愁文化的专题版面。莆田老街拆迁前的老街景象、梧塘镇独特风情“大锅饭”的淳朴热情、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时的欢欣鼓舞、高考期间殷切等待的家长群像……如果说记者的文字有声音,那么,钱老师用他手中的镜头,串起了一段段生动的影像,通过晚报,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次精彩的视觉阅读。
  约访进行中,钱老师习惯性地翻看最近出版的几期《莆田晚报》,同时中肯地点评着每一个版面的新闻图片:“头版的新闻图片在冲击力方面还可以更强一些;社会版的这张图片对焦和构图都不是很理想;副刊版面的配图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可以考虑定期出一个新闻摄影版面,用生动的新闻图片提升报纸的活力……”而关于他所提议的这个新闻摄影版面,钱老师表示,他很乐意为晚报奉献精彩的图像。

 

 (右二为吴明和)

”特约记者“吴明和:难舍晚报情 女儿是晚报小记者

  在成为晚报的“特约记者”前,吴明和曾在《海峡摄影时报》社等两家报社担任过记者。与晚报结缘,则不再是全职媒体人,而是“特约记者”身份。但他参与的每一篇报道,都是全情投入的。
  面对记者的此次约访,吴明和多次表示:“15年了,十分感慨”。比起“特约记者”一说,吴明和更喜欢笑称自己是晚报的“编外记者”。在晚报的第一篇稿件以笔名出现,而在此后的两三年里,他则以本名,为晚报采写了100多篇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这不仅出于他对新闻的热爱,更倾注着他对晚报的特殊情感。
  吴明和至今仍然清楚记得,为晚报采写新闻的日子里,他曾暗访过屠宰野猫的现场、采访过长寿老人,还曾在大中午和深夜与晚报记者一同跑突发新闻……吴明和说,晚报创刊之初就确立的办报立场,让每一位“记者”都有足够的热情和担当,去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而这也正是晚报能够15年长青的根本原因。
  虽然多年未在晚报上再发表文章,但吴明和从未停止过关注晚报的每一次坚守与创新。“我对晚报始终有一份感恩的心,也有一份难舍的情。所以,我让我的女儿参加《莆田晚报》的小记者活动,希望她能续写我和晚报的这份情谊。”吴明和说,办报15年,虽然经历改版、历经磨砺,但晚报依然初心不改。这是他和所有对晚报具有深厚情感的人所乐于见到并且始终留存的希望和祝福。

 

感言:

  今天是《莆田晚报》创刊十五周年的周年庆,亦是我入职《莆田晚报》十周年的纪念日。重访创刊初期与晚报一同走过的特殊“晚报人”,翻阅我曾缺席的那五年旧报纸,感动与责任并重。回望前路,一代代“晚报人”承载新闻理想,风雨同路,只为让晚报永葆青春与活力;立足今天,我们为晚报庆生,更要对一路同行的所有“晚报人”道一声“感恩”;展望未来,“晚报人”还将继续一同前行,我们不忘初心,我们不断进取,一切都只为离真相和生活更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