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热议公民道德建设
【发布日期:2012-03-04】 【来源:新华】 【阅读:次】【作者:】
为什么生活富裕了,人情却冷漠了?跌倒的老人为什么没有人搀扶?“地沟油”“瘦肉精”为什么屡禁不止?公民道德建设应当怎样进行?在上海、湖北、江西等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热议。
道德问题频现应如何看待?
过去一年,一系列与道德缺失有关的事件频频映入人们的眼帘——从药家鑫的无情8刀到小悦悦的悲惨遭遇,从“地沟油”的屡禁不止到“毒牛奶”的卷土重来。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社会的道德怎么了?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秦绍德认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的种种问题事出有因,公众应理性看待。 他分析说,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市场上通行的交换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此外,随着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多元的价值体系逐渐代替了单一的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道德问题。 其实,在公众为败德行为愤懑、对道德乱象不满的同时,不少感人的道德榜样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阿婆”陈贤妹等,都让人们温暖、感动。 代表们认为,社会公众面对道德乱象时的义愤、面对好人好事时的感动,说明社会道德的主流是向善的。 秦绍德认为,随着全社会都来重视道德建设,社会道德水平会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公民道德教育应如何开展?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长期关注公民道德建设。他说,道德问题的出现与公民教育的缺失有关。 “公民教育,就是教会公民做人的规矩和道理,教给公民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彭富春说,道德层面的良心与伦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建议,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公民教育的开展,大、中、小学根据各自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公民教育课程。 秦绍德说,公民道德教育应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学前教育阶段到大学教育阶段,道德教育应一以贯之、相互衔接。“要让每一个公民从出生开始就能接受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他说。 秦绍德认为,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幼儿园和小学主要是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包括尊老爱幼、礼貌谦让、遵守秩序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廖进球说,大学是青年形成世界观最重要的时期。现在资讯发达,年轻人什么都知道,但是成熟得晚,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比较懵懂,缺乏责任感。为此,要开展以德为先的教育,老师要给学生做出榜样,“做学问,首先要做人。” 秦绍德说,对公民的道德教育不能采取简单的说教的方式,那样人们也很难听得进去。“道德教育应当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文化作品、精神产品和公共空间的道德教育更容易成功。”
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辅相成
代表们认为,改善社会道德状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加强教育,又要加强制度和法律层面的建设。 彭富春认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不少道德问题不仅关乎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制度和法律的缺失。为此,不仅要对个人有道德要求,还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 他说,道德的人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个人有良心,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三是政府承担相应责任,以最大程度缩减败德行为发生的空间。 秦绍德说,道德建设要靠制度和法律来“帮忙”。从提倡到违法犯罪之间的空间很大,很多不道德的行为并不违法。因此,道德建设的基础应当是公民道德教育。 他举例说,在穿越斑马线时,车辆应当礼让行人,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但如果没有通过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一个良好的风气,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变成法律问题。 秦绍德认为,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辅相成。“法制是强制手段,而道德则是心灵的力量。”他说。 |
- “中国银饰之乡”上塘珠宝城打造海西首个银饰珠宝产业综合体
- 科技创未来 教育慧莆田
- 海峡两岸青年同享冰雪华章
- 湄职院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携手并进 职教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