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我和家人去峨嵋山旅游。向峨嵋金顶登顶前,导游便反复向我们强调:“你们见到山道的背山工,一定要让一让。”我不免纳闷:背山工是干什么的,真的有那么辛苦吗? 刚下索道,就看见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汉子从石阶爬上来。一见到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字—— 瘦。他真瘦啊,瘦得看起来皮包的不是肉,是骨头!黑瘦汉子身上有个背篓,背篓里装满石头,起码有上百公斤重。从侧面看,黑瘦汉子弯得好似虾米,真的就象在“爬”山。原来这就是背山工,长期背着这么重的东西爬山,神仙也扛不住啊!十月的峨眉山顶的气温只有5度左右,每个游客身上都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而黑瘦背山工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衣服已被汗水浸透,我简直难以想像那冰冷的感觉!过会儿,黑瘦背山工扶着石阶,把拄拐插到背篓下面撑着,气喘吁吁地靠在路边休息。他为什么不把背篓放下休息呢?大概是那么重的东西放下去后,可能就再也背不起来了。 我不忍直视,继续默默地登顶。忽然,爸爸用力地拉了我一把,把我拽到一旁。又一位背山工走了过来,这次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衣服上打满补丁,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老式军用胶鞋。他似乎累得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走一步都要喘几下,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在登顶的路上又碰到好几位背山工。导游告诉我,峨眉山的一百多个背山工不分男女,从二十多岁到六十多岁都有。背山工每天要往返十多趟,每趟要背一百公斤建筑材料,每天背一吨左右的材料上山。每个游客爬山的台阶、山顶建筑的材料都是背山工一背篓一背篓背上来的。 返程车上,导游问:“你们知道背山工背一趟大概能得到多少报酬吗?”导游进一步解释:“如果运气好的话,背一趟能得到20~30元,但是运气不好的话,只有少得可怜的9快钱!”“啊!这么少!”导游的话如雷贯耳,令我大吃一惊。 我曾经学过冯骥才的《挑山工》,觉得他们很伟大,但却令我遥不可及。当峨眉山上的背山工活生生出现在我眼前,我由心底发出对他们的敬佩和对生活的感叹! 向你们致敬,祖国的建设者! 指导老师:陈慧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