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兴化点心
【发布日期:2018-03-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李福生】
  面莆仙方言称线面为索面(系用面粉加食盐拉制而成),它是莆仙民间百姓办年节、喜庆和接待宾客的礼俗食品。我记得童年时候,凡有亲戚或好友到我家,母亲总得要煮上一碗油拌索面给客人当“点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油拌索面是浓浓的人情味儿。
  那些年,莆仙人也称油拌索面为“点心面”,油拌索面碗中垫底炒熟的蔬菜,面上会摆放些炒鸡蛋、肉片、油焙花生米、紫菜等。在过去的年代里,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仪。亲朋好友来时,主人一般都会煮上一碗油拌索面,端上前给客人吃时,会很客气说:“别客气,都吃完啊,不要当客人。”显得主人非常热情。
  那时莆仙不少地方有这样的风俗,客人吃“点心面”时,只是把碗中的索面和青菜翻上来,略吃一点,余者留下,不能吃光,否则视为失礼。有的客人甚至就象征性吃上几口。据说还有的地方当“客人”是这样的,客人向主人要个小碗,要吃的往小碗拨点,“点心面”的配料尽量不吃,五花肉更是碰都不能碰,因为那些年物质全面匮乏,家家孩子都多,客人吃“点心面”,一定得给他们留点。这是一种礼节文化,也是一个人涵养的表现。
  每年春节来到,吃油拌索面是大人小孩最开心的事。莆仙一带最普遍的是正月初一早,人人都得吃一碗油拌索面。这碗油拌索面的面上讲究摆放一些配料,就是在面上摆放水发金针菜、水发香菇、油炸豆腐、五花肉片、熟冬笋片、油焙花生米、油焙紫菜、炒鸡蛋等等。所谓鸡蛋、炸豆腐黄,紫菜黑,花生红,青菜绿,面条白,就是五花肉也是红头白身,搭配起来令人垂涎三尺。初一早全家一人吃一碗,之后初五早再吃一次,寓意男女老少又添一岁。伴着老街上噼噼啪啪的爆竹、街坊邻里亲切的问候、良好的祝福和会心的微笑,大人小孩高高兴兴吃着油拌索面。
  油拌索面在漫长的岁月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莆仙民俗文化。索面又含有添寿、长命、平安之义。每年家里兄弟姐妹过生日,母亲总会亲手为我们做碗生日面,加上两个去掉壳的蛋,此时,象征我们平安度过以前时光,而今又长了一岁。还有就是亲朋好友出远门回来,亦以油拌索面为他“接风”。很多次,在浙江大学教书的舅舅回乡探亲,母亲也总是做一碗油拌索面为他接风;舅舅回去之前,母亲还会做一碗油拌索面为他送行。
  那时候,街坊四邻的人要到海外谋生,亲朋好友总得煮一碗油拌索面为他送行,以它的柔韧牵起海内外感情的线。我家隔壁的邻居有一位从海外归来的叔公,回乡后,会给街坊们送些牙刷、风油精、正露丸等日常用品,左邻右舍的人也会做一碗油拌索面为他接风,之后还会再做一碗油拌索面为他送行。而今天凡是从海内外归来到我家做客的亲朋好友,家人也会亲手做一碗油拌索面请他们品尝,或是请他们上酒家品尝莆仙特有的油拌索面。
  时过境迁,油拌索面的叫法今非昔比,莆仙人把它和妈祖文化联在一起,雅称它为“妈祖平安面”,可算是锦上添花。“妈祖平安面”做工考究,考究在“妈祖平安面”的面上。它做法一般是将芥蓝菜洗净切成小段,炒锅置旺火上,下油烧热,放入调料炒熟,盛入碗中垫底。炒锅下油烧热,放入姜、蒜煸炒,加入金针菜、香菇、笋片、扁豆、肉片、油炸豆腐、骨汤烧沸,作为索面配料。在烹调配料的同时,用锅下清水烧沸,将索面抖散入锅,沸滚几下,待索面浮在水面,用漏勺将索条捞起,盛入炒熟的芥蓝菜的碗中,再用熟花生油和少量汤汁拌匀,随即将烹好的配料整齐排油拌后的索面上,最后撒上炒鸡蛋条、油焙花生米、紫菜和香菜即可。
  一碗“妈祖平安面”色泽鲜艳,索面柔软,配料香嫩,味美可口。“妈祖平安面”上的配菜都有讲究,紫菜必须炸过,香脆,有紫气东来之意,象征富贵。香菇象征着团圆。花生,也需炸过,落地生根的意思,象征平安吉祥,也有添丁的意思。鲜黄的鸡蛋象征健康。炒过的扁豆,“幼豆吃老老”(莆仙方言)。白水煮肉,然后切片。过年的时候一般也有用荔枝肉或者炸排骨,意味着都有肉吃。最后放上香菜就大功告成了。在莆仙一带,朴实的乡亲心里,妈祖是保平安的女神,因此,“妈祖平安面”寓意着平安、幸福、吉祥、长寿的愿望。家里来了客人,煮一碗“妈祖平安面”招待,那是对客人真心的欢迎、尊重。
  不管今天的“油拌索面”如何用山珍海味“改头换面”或叫法加上“什么文化”,仍然极容易勾起我对于那些年莆仙民俗“食文化”的回忆!油拌索面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它贯穿着我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从特殊年代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它依然点缀着莆仙人的生活和民俗。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