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漂泊的家园》,我觉得学习了很多东西。 我经常问为什么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能在改革开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仅仅是因为那个地方是特区政策比较开放吗?并不完全是,我觉得还有个文化根源,这本书触及到这个文化根源。 东南沿海地区本身就有一种扩展的向外发展的很深的根子,莆田人经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应是扩展的意识。作品开头就写了妈祖以及当地人们的信仰,这其中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向外漂洋过海开拓发展,另一方面是严重的封建宗法关系,(这其中的宗法、宗族等我觉得不全是落后的东西。)作品前面写了很多人的命运,从文化根子上说作品已达到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中国农民身上蕴藏着创造力和智慧才能以及许多惊人的不可想象的东西,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忠门农民从出去搞蒸笼一直发展到搞木材等生意,这里隐藏着极大的创造性,他们从南方发展到北方,木材生意越搞越火,直到把国营木材厂搞跨。我觉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本书中可以具体地感受到。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苦干,是需要包括农民狡猾的智慧在内的东西。什么叫市场经济,在这本书中有着生动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莆田当地的政府非常好,看到当地农民走四方,他们就在开具证明、开银行户头等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农民外出提供各种方便。)同时作品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从作品的题目《漂泊的家园》来看,觉得挺凄凉的,但不管是漂泊也好迁徙也好,实际上应是个进步的东西,漂泊应该受到欢迎,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这是很有意义的。 (惊闻雷达先生去世,翻出1999年6月9日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的《漂泊的家园》研讨会记录,重温先生的谈话,深为其温和中的敏锐、平实中的深刻所折服。以一代名家的宽广胸怀,以初学者粗粝笨拙的叙述中,发现了文学最宝贵的发现和创造性,充分肯定农民的智慧、狡猾和“不可想象的东西”,并誉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是很有意义的。”与二十年后互联网上关于“莆田系”大讨论的言论相比,先生之论,如铜钟雷鸣。先生西去,山崩涯塌,文坛失色……愿先生一路走好!郑国贤附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