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探寻状元郑侨少年读书路感怀
【发布日期:2018-04-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刘向红】
  喜欢上一句话:世界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行走的。
  于是欣然应好友相邀,驱车同往菜溪。行途中默念着清名士严光汉的诗:“瀑尽云飞石室开,万山供奉雨花台。游人莫讶溪名菜,自昔茎根逐水来。”世传以清、秀、奇、幽而着称的菜溪岩,宋代状元郑侨诗赞“百景千姿观不尽,八闽胜地菜溪先”,己未到,心向往之。
  沿着菜溪高速路,驱车缓缓向前。只一眼,就对上了春天的良缘——像星廊桥,第一次遇见。我就忍不住朝你奔去,倚靠你的臂弯里,仿佛心有了所在。闭眼静听,桥下溪水潺潺,可是这白墙红瓦的菜溪乡村宁静幽远的欢歌。
  廊桥之畔,一棵古老的樟树,在风中张开宽广的怀抱。我好想拥你入怀,或入你怀抱。树不悲不喜,站成永恒的姿态。那么安详,又那么从容。许我树下阴凉,又能照见阳光 。默然相对,喜上眉眼,好想也站成一棵树的姿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想不到这山村一路走来一路景,也能如娴静优雅的美人如此令人着迷。一转身,就会对上热情如火的山花;一回眸,就撞上满枝头的新绿。一遇见,就注定了不舍。
  还是继续前行吧。路旁一石碑佛字醒然映入眼帘。那俯首朝圣之形,让心即生庄严。友说这路口通向香山寺,何妨一游。时辰还早,遇见也是赏心乐事。
  一条新开辟的黄土路延伸直上,林木掩映间香山寺若隐若现。深山藏古寺,传说亦神往。这里曾是郑侨少年读书处,赋诗吟:
  开莆倡学,兴有郑氏;南湖先生,后人所誉。浔阳书院,莘莘学子;文星璀璨,郑侨第一。千秋折桂,龙门立极;钦点状元,为官正直。三朝元老,名重于世;太师国公,忠惠谥赐。
  神往着一切,行走在郑侨少年读书的古道上,望山思之,真是:“笔架面对,魁帽背倚;戴云山脉,嶂叠翠凝。天生莲花,佛门宝地;历史悠久,底蕴厚矣。云山重叠,文人必奇。”予尤爱那山路两旁竹林清幽,“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也向往它的坚贞不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欣赏它慷慨给予的竹杖、竹篙、竹弓、竹箩、竹笋……古道上一地落叶犹自响着久远的回音,适合己身静坐清净灵魂,将光阴暂时停驻在这里。脚下是那不知守望了多久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有多少懂得不必说破,轻轻一抚,连同那份欢喜,一同安放在山的怀里。
  初见香山寺,如一位慈祥的智者静坐在世外禅悟。不记得它肇建于何年何月,惟有花开映照,对着残垣留下沧桑的古寺我虔诚一拜,仰望古寺大门前的几对楹联依稀能辨的是“大道本来无形相,灵境彻悟德虚空”、“欲求三味参妙法,须从一念悟禅箴”。能悟否?各自随心向,且自随缘。
  寺内那尘封已久的佛像,那依稀存留的壁画,寺外那雕着莲花的塔碑,那造型独特的宁古塔。无不诉说着宋代灵源禅师为宋五代国母护法的神秘庄严……偷得浮生半日闲,虚度春光亦庆幸不已。寺里的热心人士介绍香山寺还是红色旅游景点——中共闽中特委机关遗址。心中感慨:“红色景点,古院遗址;特委机关,先烈留迹。和平年代,当思不易;时代新风,太平共怡。”寺里的热心人士还用土灶烧柴火,摆八仙桌、条椅、竹凳,盛来了山里米熬的“香菇斋饭”,搭着鲜脆的笋干豆腐丝,配着紫菜菇汤热情招待着我们。那唇齿留香的印记已然刻在心里了,溢满着那份浓浓的山里人朴实厚重的情谊。
  我愿是这檐上一瓦,经年过往,只为聆听无上佛音;我愿是这林间一木,站立恒久,只为等候有缘人;我愿是这天上的云彩,云来云往,只为照见明日华彩……时光浅浅,春光易逝。虽来不及去菜溪岩再寻宋朝状元郑侨少年读书处,这菜溪乡却是一路景来一路歌!就让诗与远方犹存心中吧!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