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宋代武状元薛奕(下)
【发布日期:2018-05-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林祖泉】
  元丰五年(1082)8月,宋神宗接受给事中徐禧的建议,在银川(今陕西横山东北)东南筑永乐城作为银川的治所,谋攻占西夏的横山地区,进逼夏都。九月,永乐城竣工,朝廷赐名“银川寨”。永乐城处于银、夏、宥三州的交界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永乐城的建成,对西夏构成很大的威胁。为此,西夏倾全国之力,集结30万兵马来攻,大败宋军于城下,继而围城。宋军在夏兵的猛攻之下,力竭难支,朝廷派出的援军又被西夏军阻截无法赶到。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永乐城陷落,宋军1万余人全军覆灭,其中将校阵亡230余人。薛奕在这次战役中,勇敢顽强,身先士卒,力战数敌,多次指挥部下打退夏兵的进攻,解救出被围的兵士,最后因寡不敌众,被流矢射中头部而壮烈牺牲,年仅34岁。为了表彰他为国捐躯的功绩,宋朝廷诏赠他为“防御使”。其子薛安靖以父军功补官。
  民间相传,徐铎和薛奕当年以文武状元及第后,一同回乡省亲。在旱路上,两人尚可并辔而行,可是到了水路,却必须一人一骑乘船而行,船的前后引起他俩的争执。当时,地方官员及两岸百姓,听说自己家乡的同科文武状元衣锦返乡,早就等候在莆田城内的码头上,准备迎接,因此两个状元的前后之分便关系到自己地位了。
  按照惯例,文状元应在前,但薛奕非要争这口气。他说:“我开国皇帝就是武将出身,而且能得天下并统一中国,全靠武将南征北战,所以,今天我在你之先,理所当然。”
  徐铎道:“太祖皇帝是武将出身不假,但他之所以能得天下并治理天下,还是倚重赵普这样的文臣。没有赵普的‘半部《论语》治下天’能行么?武将本领再大,也要靠文臣调遣。我们两人虽然都是状元,但我是文状元,文状元在先理所当然。”
  薛奕说:“这样争下去不是办法,不如我们两人比试一下,谁胜谁的船在前如何?”
  徐铎问道:“如何比试呢?”
  薛奕答:“比文比武都行,由你定。”
  徐铎心想,自己乃一介书生,若比武,自然不是他的对手。但是比文,自己肯定可以稳操胜券。于是就说:“那就比文吧!但不知如何比法?”
  薛奕道:“我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便心甘情愿认输,由你先行,否则,你得跟在我的后面。”
  徐铎便叫薛奕出上联。
  薛奕沉吟片刻,出联道:
  二舟同行,橹速(鲁肃)哪及帆快(樊哙)!
  此联利用谐音,既指物(橹和帆),又指人(三国时东吴大臣鲁肃和西汉的开国元勋樊哙),寓有“文不及武”之意。真是构思奇妙,意境深邃。尽管徐铎是文状元,但苦思冥想许久,仍无法对出下联。薛奕见他窘迫不已的模样,不忍心让他过分难堪,便说道:“徐兄毋须过分认真。有道是,出联容易对联难,我相信只要多给时间,你是完全能够对出的。“
  徐铎听他这么一说,更觉惭愧,说道:“我本以为兄台乃武人,在题联对句上绝非本人对手,谁料兄台文才远胜于我,实在令人佩服!”
  薛奕本不想过分为难他,现见他出语真诚,觉得应该见好就收,给他一个下台阶,于是说道:“并非薛某才识过人,适才只不过偶尔想到这一联句,与兄台相比,薛某差之远矣。若凭一上联就断定我的文才胜于你,那真是天大的笑话!刚才的比试纯属戏言,兄台不必在意。还是按一般习惯,文在前,武在后,你的船在前面行驶,薛某愿跟随于后!”
  徐铎忙说:“不可!薛兄理当在前!”
  薛奕见其执意不愿前行,便说道:“既然兄台不愿前行,那就并舟而行吧!”
  徐铎当然不好再表示反对了,就说:“既然薛兄给面子,徐某遵命就是了。”
  于是,高悬文、武状元旗号的两艘船只便齐头并进,向莆田方向驶去。
  以后,徐铎一直在思考如何对出下联。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却未能想出自己满意的下联。后来,他的儿子结婚时,小两口拜堂时响起的欢快乐曲声,突然激起了他的灵感,终于对出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怎比箫和(萧何)?
  这个下联,也是既指物(笛和箫),又指人(宋仁宗的大将狄青和西汉开国功臣萧何)含有“武将不及文臣”之意,可谓对得天衣无缝。可惜,当他对出下联时,薛奕已为国捐躯多年。不能在薛奕生前对出下联,徐铎感到终生的遗憾。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