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展现历史上的美丽莆田
——阮其山新书《莆田旅游历史文化》评介
【发布日期:2018-05-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尤 仁】
  莆田地处闽中,山川秀美,得天独厚。史志纪其形胜曰:“环城千里,并海一隅。仙境峭壶公之碧,清流奔玉涧之泉。”“北枕陈岩,南揖壶公,东薄宁海,西萦石室。山川之秀,甲于闽中。”“莆田荔枝为天下第一,乌石荔枝为莆田第一。”堪称钟灵毓秀之邦。我市史家阮其山先生新着《莆田旅游历史文化》一书,为历史上的美丽莆田,作了全面而形象化的诠释。五百多页篇幅,三十几万字数,八辑专题,三百余张图片,精美的版面设计装帧,五色彩印,显示其内容的厚重与悦人的颜面。在我市现有文史与旅游读物中可谓独领风骚。
  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很接地气。所有文章都紧扣莆田旅游历史文化之主题,说莆田的事,充满莆田味。《胜迹追思》之辑中,对南山广化寺、古谯楼、小西湖、镇海堤等莆田着名胜迹,追古思幽,以古鉴今,深入阐述其历史文化内涵,发掘其蕴涵的人文精神,思考其历史经验。如果说,《千秋谯楼》一文是以史家的眼光,对莆田千年史的概括与评说。《莆田文化圣地——南山广化寺》,则是对南山广化寺千年史的缩写与评论,更是一篇对莆田文化源流的追踪,对莆田精神的开掘。
  先生所论,不尚空言,崇实求真。《微言刍议》之辑,通过对湄洲妈祖、南少林、凤凰山、九鲤湖、智泉玉涧等着名景区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考索,就景区的开发建设提出建议。所提的建设妈祖文化城,九鲤湖“还水于湖,重塑瀑景”,加快南少林开发步伐等建议,正是有关部门历来所关注,并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有的已见成效。《开掘莆阳荔枝文化金矿》《保护和优化凤凰山景区刍议》《探寻玉涧北岩历史文化》等文,对莆田新的旅游项目开发,无疑具有启发性的实际意义。新近提出的深度开发智泉老景区,建设南山广化寺莆田历史文化区,以及开发郑樵故里旅游资源等建议,亦富有新意,足资借鉴。这正是本书的价值之所在。显示作者的改革创新精神,务实的学风,及其一颗热爱乡土的赤心。
  阮先生作为历史学者,遵循以史为据的治学准则,对现有某些着述中涉及莆田旅游历史文化的一些重大谬误,深入考辨纠错。诸如纠正上海古籍出版社《徐霞客游记》对莆田莒溪石步、石所山与石竹山的校勘失误。近年又严密论证礼部尚书林尧俞所建南溪草堂的地址,是在莆田城南广化寺地域的历史事实。
  对于莆田文坛长期流传,所谓柳宗元来莆田游智泉并为之命名之说,其《柳宗元来莆游智泉考》文,作了全面深入的严密论证。指出不论是柳宗元的史传、年谱、墓志、书信和诗文,还是闽莆史志,均未见有柳宗元尝到莆游观智泉的记载。所谓柳宗元到莆游观智泉之说,是完全缺乏历史依据的子虚乌有之事,亦同其仕宦人生经历不能吻合。柳宗元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及其仕途失意、生活拮据、病痛缠身的处境,均不足以支持柳宗元来莆远游智泉的事件。因此,历史上柳宗元不但未尝到莆田智泉一游,实际上亦是不可能有的事。考闽莆史志,亦未有柳氏来游智泉及命名“愚溪”的记载;反而明确记述“智泉旧名梅花漈”。这就极其鲜明地否定了所谓“智泉”系由“愚溪”改名而来的妄说,实际上亦否定了柳宗元来游并更名之说。《柳宗元来莆游智泉考》一文,彻底澄清了莆田文化史的一个谜团。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阮先生尝着手研究徐霞客事迹并有专着出版。近年又实地考察徐霞客游莆遗迹,有所发现,有所建言。并首次提出明代莆籍旅游家林登名为“莆田的徐霞客”,对其游踪及其着述作了深入分析与高度评价。《辨析论证》专辑的文章,集中体现了本书的学术性,及其实践意义。显示了先生的严谨学风与治史功力。同时亦扩充丰富了莆田旅游史的内容。
  《古籍纪胜》《莆胜名篇》两辑,是本书又一精彩之处。前者选辑历代古籍,包括宋人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明人曹学佺《兴化名胜志》、林登名《莆舆纪胜》等多种较为稀见的名胜志,有关莆田主要名胜古迹的记载三百多条。借以原汁原味地了解古代莆田的旅游景观和旅游活动,充分展现了历史上的美丽莆田。同时亦可从中探究古今旅游生态环境的变化,为当今的城市景观建设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借鉴作用。
  后者精选了莆籍名家撰写的莆仙旅游名篇,包括碑记、游记、诗赋等近百篇。既是莆田旅游的宝贵历史文献,又是精彩的旅游文学名篇。不但可加深对旅游景观历史背景的了解,增强对胜迹的观赏水平,亦可享居家“卧游”之趣。所收的〔明〕彭汝楠《柳塘园图记》并附图,形象而完整地展现了“莆田二十四景”之“柳桥春晓”的景观及其意境。本书还选刊了脍炙人口的“莆田二十四景”诗赋名篇百余首,凝聚浓厚的文化气味。
  《莆游津梁》一辑,对原“莆田二十四景”、“新莆田二十四景”和“仙游十二美景”作了简明扼要而准确的介绍,包括其历史渊源及景观特色。并选录《莆田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为读者提供莆田经典旅游景观的参考资料。
  总之,本书内容丰富,论述深入,不乏创见;文体多样,记述与论证兼具,史料与诗文并收。既有文学笔调,又有学术气味。不失为一册上乘的莆田旅游历史文化读物。凡旅游业内人士,各方游家,与文史爱好者流,皆可从书中阅其所爱。增长知识,开启心智,获取旅游与阅读乐趣;品赏莆田的历史韵味,浓厚乡愁,增强对美丽莆田的憧憬,参与莆田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旅游历史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其品位的高低,开发的程度,决定旅游业的发展层次与城市的声名。历史上的美丽莆田,乃是莆田先民一千四五百年来筚路蓝缕、艰苦开发的结晶,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够割断,而要继承历史,以史为鉴,发展历史。建设美丽莆田,必须以历史上的“美丽莆田”为依托,起步奋飞,创新发展,才能打造有兴化地方特色,能够凝结乡愁的美丽莆田。倘若推倒壶公山,截断木兰溪,拆除古谯楼,拔平荔枝林,如此等等。即便高楼林立,路桥交错,厂企遍地,笙歌一片,莆田还会美丽吗?莆田还是邑人心中的莆田吗?还会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吗?本书出版,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上美丽莆田的认识,对于促进当今莆田旅游事业的深入发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维护,推动新时代美丽莆田的建设,亦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近年来,阮先生潜心于莆田历史文化的研究着述,本书是其《莆阳历史文化丛书》第八种。已迈喜寿之翁,而不知老之将至。依然勤学奋笔,成果迭出,竭力传承文献名邦的文脉。欣闻先生在筹划一套《莆阳经典文史名着校注普及丛书》,以推广普及吾莆先贤文史名作,让古籍走出藏书阁,进入平民百姓家,分享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首册《郑樵夹漈遗稿名着》可望于年内出版。其伏枥奋志精神令人敬佩!借此寄语先生,辛勤笔耕而不忘节劳养生,为文献名邦创作更多的莆田文史精品。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