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严父慈母”,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往往唱黑脸,母亲唱红脸;更有甚者,个别母亲还“护短”,溺爱孩子,对孩子将来走上歪路负有重要责任。但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一些“严母”,树立和传承了良好的家风,把孩子培养成了青史留名的贤人。她们自己也因为自己教子有方而不朽,被人们树为母亲的楷模。“孟母三迁”造就了千秋亚圣,“岳母刺字”铸就了一代忠魂,她们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我在这里就不花费太多笔墨了。我再介绍几位知名度不太高的好母亲。 《列女传》中记载,战国时期,田稷任齐国宰相,一次,有人送百两黄金给他,几番推辞还是碍于情面收下了,带回家孝敬母亲。母亲责问:“你为相仅三年,俸禄哪有这么多?难道是收贿得来的?”田稷低下了头以实情相告,田母严厉地批评说:“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患。今子反是,远忠矣。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话说得很绝情:“你收别人的贿赂,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田稷听了母亲的话,羞愧万分,立即退还百金,又向朝廷请罪。齐宣王听后,对田母的道德风范称赞不已,赦免田稷无罪。并诏令天下学习田母廉洁清正、严厉教子的高尚品德。 南北朝人郑果善,任鲁郡太守,他的母亲读过书,性贤明,还懂得处理政事。儿子当官理政,郑母没事就搬把椅子坐在官厅屏风后听,如果儿子断案断得好,回来就做好吃的奖赏,断得不好,民有怨言,回家有时遭到训斥,有时母亲难过得掩面而哭,把儿子吓得要死。郑母告诫儿子,为官要有克己的功夫,不能贪。怎么才能做到不贪?就是简朴,没有需要就没有贪污。为了拒绝别人送礼,郑母高调拒收,连自己亲戚家送的东西都不要,朝廷给官吏家属的补助也不取。在母亲一对一地监督下,郑善果善始善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廉吏。 宋代名相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每天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发奋读书。后来寇准考中了进士,喜讯传至家中,寇母已身患重病。临终前,她将亲手画好的一幅画交给老仆刘妈,并嘱咐道:“寇准日后做官,如果有错误,你就把这幅画给他!”后来寇准官至一品宰相。随着地位的升高、俸禄的增加,渐渐变得奢华享受。一次他庆祝生日,大摆筵席,宴请群僚,刘妈觉得时机已到,便将画卷呈于寇准。寇准展开,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图上题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你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寇准反复吟诵,思绪万千,他想起当年家境的贫困,想起母亲谆谆的教诲,想起自己日夜苦读……不禁潸然泪下,当即撤去寿筵,辞退寿礼。从此,他不再祝寿,生活也由奢变俭,潜心政事,廉洁奉公,成为一代名相。 家有严母,就会造就和传承良好的家风,这不仅对子女的成长意义重大,而且还对社会风气的好转产生一定的作用。我想,假如我们家家都有孟母、岳母、田母、郑母、寇母这样的好母亲教育监督着,这个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