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昙林寺·昙花开宝
【发布日期:2018-05-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郑志忠】
    车行深山处,路旁有一方刻有“兰石欢迎你”的巨石,向左急转弯,从坡道直上数百米,远远看见坡顶两颗百年龙眼树,开着米黄色的小花,驻车开门下去,一股醇酒般的浓香扑鼻而来,那是龙眼花的香味,耳畔有嗡嗡嗡的声音,成群结队的蜜蜂,在树中翩翩起舞,原来它们正在采蜜。诗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有缘绽放,花开见佛,矗立在我眼前的就是昙林寺,是芸芸众生向往的净土,他时时刻刻为你扫除心中的尘埃。据载:“昙林院,在安贤里(今书峰兰石),山如狮子,溪绕山麓,旧有桥横锁两山。明万历间(1573-1614),郑于衡偕诸生卢士瓒倡建,舍其地者郑廷用、廷诰。”而今有几人能记住建寺者的名字,也极少会去膜拜他们。
    “林密红尘远,山灵紫气高。”昙林寺大门的这副对联道出了寺观的境界。深山树木茂盛,垂下来的枝叶,伸手可以触摸得到,呼吸也可以感受到它们的清新。此刻离山近了,离喧闹远了;只觉得离天近了,离红尘远了。眺望半山腰层层杂树,紫气蒸腾弥漫,你会眷恋着“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意境。这可谓是万物自然生发,而各得其所,此时你也会憧憬着老子“不争”“不为”,实现着“无不为”的理想。
    挟着清风,向着寺右,徐徐移步,一方巨石上题刻“昙花开宝”鎏金大字,首字为狂草,紧接着的三字皆为行楷横书,笔画连贯,气韵丰满,撞亮了你的眼眸,让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伫立在巨石前,欣然观赏这四个字,从中我仿佛感到了人的性情与气魄。细看右边落款李灿箕,才恍然大悟起来,原来这题刻真迹出自明代书法家李灿箕之手,并收入李灿箕著刻的《仙岩志》。
    山水有情,诗文留香。李灿箕,字叔玉,号九漈山人、玉阳子,举人出身。今仙游县盖尾镇琼峰村有李灿箕陵墓,明万历南京礼部尚书朱继祚题刻:承德郎、北京工部水司监督、六科廊主事九漈李灿箕先生神道。据记载,李灿箕人在旅途,手不释卷,常写山水以寄情,赏山水以品情,用他那饱满的激情,细腻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壮美的山水诗篇。
    “两漈汇流升一鲤,千松摩顶护三门。”这副对联刻在仙游境内的灵山寺柱子上,寥寥十四个字就把灵山寺的景物写活了。李灿箕的存诗里有《鸡子城怀古》:“鸡子山头别有天,无诸纪胜在何年;雄称百二如棋置,陇断松拖一篇烟。”有吟九鲤湖诗《雷轰漈》:“羽客逍遥访太清,轰轰紫气动飞鲸。至今枕上来风雨,万壑涛生八月声。”还有就是昙林寺此处的题刻,以及雕刻师傅正在另一块巨石上拓字描摹的李灿箕诗句。这足以证明昙林寺在仙游山水、古迹、寺观中的地位。
    怀着无比虔诚的心,迈进昙林寺门,满眼皆是壁画,沉浸在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八仙的故事中接受着洗礼,让人领悟到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这或许就是宗教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所绽放出的魅力。这壁画出自莆田已故画家蔡丹石之手,人们是这样评价他:“丹石先生在绘画领域成名后,仍醉墨精舍,斗室自娱,日夜不辍,他在绘画艺术的海洋里广采博取,兼收并蓄,技艺精进,终成一方大家。”驻村第一书记是一位新闻记者,他告诉我曾经采访丹石先生的轶事,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丹石先生的画作《丰收》《小钢琴手》《绿野晨雾》《姑娘们的心事》就荣获国家级奖项,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画家。
    流连在庄严的殿堂,吮吸着古色古香的味道,我仿佛经历着一次庄子的逍遥游,念叨着老子的道德真经,驾临在昙花开宝的祥云之上,那如槐之甘馨,沁人心脾;那如梅之幽远,抚人心扉;那如兰之清雅,醒人心性。迈出寺门,仰望云天,那是我目光的终点,是我心思的婉转,也是我观行的感悟:“一个有理解的人生,有思想的人生,应要向上追求人生最高的归趣。”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