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草园
老裁缝
【发布日期:2018-05-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莆田市第十中学高二 陈秀娟】
  再次踏上这条小巷,是十多年后的今天。曾经泥泞的小道灌上了水泥,平整,宽敞。往日熙熙
  攘攘的人群却变得稀落,曾经在路旁相互追逐打闹的孩童也已不见了身影。两旁的小商店略显清冷,微胖的老板娘扭着并不灵活的身躯漫不经心地驱赶着苍蝇。门口老人三五成群地谈论近来发生的趣闻,笑声不时传到耳畔,一切显得祥和,寂寥。
  经过那间低矮的小房子,不禁驻足。原本深蓝色的门在疯刷雨淋下落了颜色,残留的几块漆皮早已拼凑不出最初的模样。一把生了锈的小锁将门紧紧扣住,伸手,顺着木门的纹路轻抚,记忆顺着儿时的时空隧道渐渐清晰。
  木门后面有着大约30平方米的空间,一张用木板搭成的大方桌上永远都放着一个老式熨斗,一副皮尺,一把大剪刀,桌旁是一台半旧不新的缝纫机。后面是各式各样悬挂的布料,时不时更新着,这是一家制衣店。
  记忆中,奶奶总是抽空带着我去店里转转,挑定几块中意的料子置办换季的新衣服。店里的那个老裁缝不停地忙活着,给客人测尺寸,腰宽,肩宽,袖长。时不时戴上架在胸前的老花镜,又时而拿起粉笔点点画画。并不算高的他身子板却出奇的直,像株挺立的青松,一支笔架在耳背上,脖子上挂着皮尺,架在胸前的老花镜也像他一般,经过长期地磨损,镜架锃亮,显得十分光滑,也许是长期拿剪刀的缘故,他的手指有些变形,骨头错落着,摊开手掌,掌心也布满了大小不一的老茧。
  衣服从选料到完工一系列繁琐的程序需要十多天的功夫,期间,奶奶总是隔三差五过去看进度。那时总能看见昏暗的房间里亮着一盏小灯,伴着柔和的灯光,老裁缝在缝纫机前,一针一线,有条不紊,时而遇见不满意的地方,便拿起剪刀将线全部剪掉,重新开始,认真的样子仿佛无法接受一丝瑕疵。
  偶尔会遇见给他带饭的爱人,一个举止文雅的女人,总是满带笑意,看得出年轻时是个标致的人儿。每每看到她,老裁缝总是转过头,轻声说句:“你来啦!”而后继续忙活手中的工作。他爱人总是笑着轻声抱怨:“这老头,年轻时就这样,对任何事都做到至善至美,现在一点也没变!”
  成品出来总是让奶奶很满意,丝毫不差的尺寸,让奶奶爱不释手。那时我总是抱怨衣服制作时间太长,成本又高,奶奶却带着盈盈笑意抚着我饿的头:“孩子,制衣如做人,有些东西并非越快越好。
  十年后的今天,再次踏上这条小巷,小店关了门,不见了那个老裁缝和他的爱人。我也从曾经的稚气褪变。学业的繁重,回家的时间少了,也很少再陪着奶奶花将近半个月的时间等一件衣服的完工,却慢慢领悟到了那句“制衣如做人”的涵义。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赶”,学习,工作,所有的方面,我们都无时无刻强调着效率。我们总想加快自己的步伐达到所谓的成功,却从未试着放慢步调,用心去触及一切的美好,以至于最后,我们的旅途不过走马观花,自己也身心疲惫。也许有时候,很多东西重要的并非效率,而是品质。放缓节奏,专注于心,也许会成就更大的价值。
  点评:文章以家乡的小巷为背景,向我们娓娓道来了老裁缝的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故事,传递出“放
  慢节奏,专注于心,成就人生更大价值”的主题,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语言生动细腻,文笔娴熟流畅,观察细致入微,尤其是对老裁缝的肖像刻画和老裁缝制衣过程等细节描写,流露出作者对老裁缝特有的情感。收尾将这种情感进一步拓展深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实现了情与理的自然交融。
  指导老师:陈伟海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