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军通判刘子翚与《食蛎房》(下)
【发布日期:2018-05-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刘子翚(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 武夷山 ,专事讲学,邃于《周易》, 朱熹 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根据《市易法》精神,宋朝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扶植商业,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这就充分调动了商人,特别是大商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起骨干力量作用。
市易法出台后,商业得到扶植,粮商、茶商、果商等应运而生,而且社会资本逐渐转移到了商人手里。与此同时,农民也分工为粮农、茶农、果农等,他们逐渐成为了各类商人服务的对象。
你耕田我耕海,其乐无穷!兴化牡蛎等名闻天下,便是历史的见证。而且耕海,旱涝保收,比耕田好处多。在市易法实行前后,莆田盐场建立,又为海产品加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
刘子翚出任兴化军通判,正是宋金战争(1126-1141)初期。1125年12月,宋钦宗继位,步高太后后尘,改弦易辙,废除王安石新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大灾大难,徽钦二帝被金军掳走;宋高宗后来称帝,坚持新法,大得人心,宋金战争逐渐往有利于宋的方向发展。
《宋史》说:“高宗南渡,民之从者如归市。既为之衣食以赈其饥寒,又为之医药以救其疾病;其有陨于戈甲、毙于道路者,则给度牒瘗埋之。(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岁以为常。)绍兴以来,岁有水旱,发常平仓,或济或粜或贷,如恐不及。然当艰难之际,兵食方急,储蓄有限,而赈给无穷,复以爵赏诱富人相与补助,亦权宜不得已之策。
“元年(1131),诏出:粟济粜者赏各有差。粜及三千石以上,予守阙进义校尉;一万五千石以上,予进义校尉;二万石,取旨施行;已有官荫不愿补授者,比类施行……”
在那时,福建是大后方,刘子翚这首诗恰恰是反映了大后方的经济状况。那时的兴化三县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当地的各种美食,大的美食像鲸那么大,小的美食又如针鳞那么小,让你挑选。这说明宋高宗当皇帝,得人心,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宋朝中兴。
“光螺晕紫斑, 膏湛金色。水母脆鸣牙,章举悬疣密。乌粘力排奡,贴石不可索……”章举,即章鱼。刘子翚是闽北人,出任兴化军通判,时间不长,仅仅一年又三个月,却对兴化军菜篮子工程那么了解,为后人开出了许多菜单,很不简单。他对兴化美食赞不绝口,为之做广告,说明他是称职的父母官。“文如其人。”只有爱兴化,视兴化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亲民爱民,才会写出《食蛎房》这样感人肺腑的诗篇。(林劲松)
|
- 世界莆田青年联谊会昨正式成立
- 四海同聚话乡音 携手同行共圆梦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第二十九届全省戏剧会演 莆仙戏《陈文龙》明晚上演
- 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