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人们可以轻易获得海量书法资源,还可快速分享、扩散,知识的传播时间极大缩减。与传统纸媒不同,微信可轻松实现互动,书法爱好者既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作品,也可以对他人进行评价,还可通过“点赞”等形式加强交往粘性。毫无疑问,微信刷新了书法的阅读模式、展览模式和互动模式。然而,微信传播的自发性、盲目性所带来的危机也不容忽视。 网络负面情绪膨胀 微信朋友圈各种展览、比赛刷屏,自发性的“个人展”泛滥,整个网络充斥着功利、浮躁气氛。在虚荣和利益驱动下,不少书法爱好者自我标榜为“书法家”,而一般“书法家”则摇身升格“名家”。热衷于“秀场”的人越来越多,潜心研究、创作的人越来越少。朋友圈“书法家”和“名家”遍地,既损伤了业界形象,也误导了公众认知。此外,功利、虚荣、浮躁、冷眼、暴力等网络负面情绪膨胀,“戾气”过重。一些“愤青”和“毒舌”利用微信便利现身“打假”,他们戴着“卫道士”的面具,对自认为审美价值低下的书法家和作品大肆攻击,甚至煽动“去书协化”的暴戾情绪。另有一些人以哗众取宠的心态,将“丑书”内涵扩大化,把江湖人士所作的劣质书迹和当代名家的前卫、探索性艺术作品混为一谈,予以一概否定,制造一种当代书法审美每况愈下的论调。这些情绪一旦继续发酵、膨胀,势必会对公众的书法审美心态造成更大误导,严重威胁书法发展的健康生态。 文化内涵缺失与价值迷失 由于微信平民化,人人都可展示甚至炫耀自己的书法成果,还可以对他人作品评头论足,无需任何代价。于是“明星体”“老干体”“江湖体”“展览体”等各种文化内涵缺失的作品扑面而来,看似“百花齐放”,实则“暗流涌动”。文化内涵的缺失还表现在不少书家重技术、轻学养:有的以炫耀技法为能事,通过办班、直播等形式大肆宣扬“唯技法论”,使大批“粉丝”沉迷其中;有的热衷展览,数月精心打造一幅作品,由于文化修养欠缺,故用笔流媚轻滑,内容、字法错讹百出,拉低了书法家群体在公众中的整体形象,也使展赛成为众矢之的。傅山曾疾呼“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以表达对当时软媚书风的抗议,而当今的状况亦不乏这种隐忧。 价值迷失表现在公众对书法审美标准认识模糊,价值判断上无所适从,故产生“名家”崇拜。平心而论,当今大众整体书法审美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缺乏甄别能力。例如,有的人盲目跟风,认为头衔多、头衔高就是“名家”,“名家”自然写得好;有的人自以为是,认为老百姓看得懂的就是好字,看不懂的就是“丑书”,忽视了书法审美风格和类型的差异;也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乐意扮演“粉丝”,以加入各种“名家群”为荣,整天与微信为伴,只要名家一有作品,就不断点赞、转发、鼓掌、献小红花,浪费时间的同时也丢失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利用新媒体 学术机构应发挥引导作用 微信媒体既是书法传播的“助推器”,也是大众审美价值导向的“晴雨表”。其作用发挥需要官方专业机构、民间组织、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等各方合力。 首先,以各级书协、有关高校、博物馆、美术馆、杂志社等为代表的官方专业机构,应在书法文化传播中起“主导作用”,扮演多重角色:一是主流书法审美价值的“引领者”。官方专业机构书法人才聚集,有较强专业性和学术性,但多不善网络运营,且受众主要局限于专业书法从业者,并不像个别民间自媒体那样动辄拥有几十万的粉丝,网络“话语权”缺位。二是书法批评标准的“立法者”。当代书法批评标准体系的构建已经刻不容缓。构建书法批评标准体系,在书协专家和各研究机构学者协同探讨基础上,还需聆听公众呼声,让大众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三是书法文化精神的“守护者”。微信自媒体充盈着一些负面情绪,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炒作行为屡见不鲜,低俗、媚俗的作品仍有一定市场,书法文化精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守住书法的文化精神,官方机构除了在专业层面净化展赛机制、倡导“字外功”外,还应运用好微信自媒体这个利器,向大众传播正确的书法文化导向。民间媒体应发挥好“协管员”作用,加强道德自律,提升专业高度,提供有学术价值的知识资源,成为“有态度”的“意见领袖”。书法家、理论家等专业人才应成为传播主流审美价值的“主力军”。微信上“丑书”引起的热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文艺精神的缺失,同时表明当下书法审美环境与大众期待之间存在距离。因此,书法家、理论家在潜心创作的同时,应坚定“人民立场”,主动担负起“艺术服务大众”的责任,弘扬主流书法审美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带动全社会书法审美水准的提升。此外,书法爱好者是维护健康书法媒体环境的“志愿者”。在享受微信带来的便利同时,每个书法爱好者应积极提升书法审美修养,不盲从、不跟风,秉持主见。阅读并分享那些充满真知灼见和正能量的书法资源,积极抵制“三俗”书法作品和带有浮躁、炒作、暴力倾向的艺术言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优化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环境,为社会整体书法审美水平的提高贡献一己之力。 随着微信自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书法线上资源的呈现方式和观感体验会越来越好,进而推动书法传播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当代健康书法生态的营造,需要一个官方专业机构主导、民间组织协同引导、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主动参与的联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艺家提出“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殷切期待,实际上,这也是当今书法文化传播者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