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两个月,银行理财产品低调调整中。短期来看,可选择的银行理财产品减少。 不过,银行也在尝试推出新产品,以三种类型为主。从银行新发产品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类产品。前两类都是净值型产品,一是现金管理类T+0产品,对标货币基金;二是定期开放式产品,且不乏定开一年产品。从银行角度,尽量拉长封闭期是为了减少产品净值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 目前,绝大部分银行按照成本摊余对T+0产品进行估值。有股份行资管部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这类产品投资的多是银行间拆借,包括银行同业存单等短期高信用资产,本身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弱,也在观察成本摊余和市价之间的偏离情况。 资管新规鼓励资管产品采用市价估值,但有两种情况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摊余,两种情况的前提都是封闭式产品,一种是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另一种可采用成本摊余的情况是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传统非标就属于此种情况。 理论上,货币基金并不属于上述情况,但目前监管部门允许货基继续采用成本摊余估值,只不过在投资范围和赎回机制上做出了进一步限制。类似的银行理财产品将采用什么估值方法,取决于银保监会如何制定细则。 目前,银行此类理财产品的七日年化在3.5-4.3%之间,与货币基金中等水平相当。 第三类新发产品是非标投资类产品。尽管对于多数银行而言,发行超一年期产品都不容易,特别是做成类似信托的产品,在收益率上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但也有银行正尝试研发收益率和流动性平衡的合规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