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鲤湖素有“山水甲天下”之誉,早在唐代便闻名于世,六朝(222-589年)时已有诗词雅韵。《九鲤湖志》编修者认为“九鲤湖有诗,始于六朝陈太府卿郑露”,诗云:落石旱雷鸣,溅空春雨细。“九鲤湖形胜,天下所无者二:湖踞万峰之巅,天下所无也;洞庭、彭蠡虽大,却在平地。一片石结成一湖,天下所无者。”(民国《九鲤湖志》·地理志) 九鲤湖以湖、洞、瀑、石四奇着称,尤以飞瀑为最,且名人石刻繁多,但因年久旷远被漫灭不可辨认的颇多,现存摩崖石刻中字径最大、年代久远的当推宋代陈谠所书的“天子万年”及其《七绝》:“篮舆破午抵仙宫,喜听黄冠话鲤踪;仙去药炉留此地,丹烟犹觉起青峰。” “天子万年”石位于鲤湖九仙宫以北,崖壁高数十丈,每字纵横各八尺有余,擘窠大字可与山河争胜。据《九鲤湖志》载:“陈谠,书名一时藉甚,丰碑巨刻散流江右。”明朝周世臣曾赋诗一首:“寂寂明时镜,班班宋代书:万年瞻赤鲤,高处有仙居。” 陈谠(1134~1216),字正仲,号崇清,出生于仙游县文贤里留浦(今度尾镇帽山村),隆兴元年(1163)进士。初任瓯宁主簿、泉州教授等职,后升任右司郎中、殿中侍御史,官至兵部侍郎。嘉定初年(1208)陈谠再三陈情告老,致仕后封清源郡候,食邑一千一百户,终年82岁,赠通议大夫。陈谠博学多才善诗赋,诗文清雅有典,工书法,笔体雄健有力。《兰陔诗话》称:“正仲书法遒劲,颇类君谟(蔡襄),淹贯群籍,诗文不作险语,而雅有典则。” 嘉定十一年(1218年)仙游知县许伯诩重建县城四城门,陈谠书北门“拱德”匾额。此外,“何岭”、“岁寒”、“罗汉岩”、“大飞书院”等石刻均出自陈谠手书。陈谠一生乐善好施,时刻牵挂家乡人民,归乡后与兄弟倡建安利、石马等桥,方便莆仙两县人民的交通往来。殁后,御葬度尾帽山苦庄虎山脚, 1980年9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诗人、邑人王迈(1184-1248 )曾作《挽崇清陈侍郎五首》,以致哀悼之情。 其一: 太学修名立,甘尔晚节香。岿然周天老,好在鲁灵光。 余庆沧浪水,清规寿俊坊。典刑今可挹,通德合名乡。 其二: 小试济川手,东西两玉虹。谁知千载计,更在十年中。 砥柱老弥壮,恩波流不穷。向来香一瓣,心事与天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