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潮愈演愈烈,很多家长甚至卖房供孩子出国留学。北京四中作为美国常青藤学子的摇篮,为顶尖学校输送了大批人才。然而,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暨佳莲学校校长石国鹏表示,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出国就是两个字:“作死”。这番话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反思。 功利化学习阻碍成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孩子阅读量与很多西方国家存在差距。2016年,美国6~17岁孩子平均阅读23本课外书,是中国孩子的6倍。这实际上与中美两国人才培养体系不同有关。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主要围绕高考科目展开,存在严重应试教育倾向。比较典型的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突击学习应对,没投入精力读课外书,整体能力、社会竞争力受很大限制。 熊丙奇表示,功利化心理贯穿我国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过早接受知识化教育,造成巨大的学业负担,读书兴趣的培养受很大影响。 阅读,塑品格增智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通过读书实现梦想;今人也应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因为积累足够的阅读量,对塑造品格、增长智慧都有重要作用。 提高知识储备。着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教育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甚至在学校教育之上。 使人快乐。读书是一件奇妙的事,仿佛跨越千年万里,和伟人做朋友,倾听他们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接受令人醍醐灌顶的启发。 满足好奇心。读书兼具放松、学习、思考等功能,是孩子快速了解世界和不同思想的重要手段,是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捷径。 提升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会对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及阅读量的积累,会影响人的气质和谈吐,久之还能出口成章。 塑造品格。读书就是不断接受文化、艺术熏陶,培养美好品格的过程,能充实头脑,丰富灵魂。 读书要从兴趣入手 熊丙奇表示,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应从兴趣入手,以免感觉枯燥,半途而废。 减少知识化学习。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让孩子发展兴趣,增强对自我的认知,尽量减少知识化的学习。父母可跟孩子一起读一些儿童读物、历史读物等,增强认知以及想象力。 尊重孩子个性。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个性、兴趣因材施教。选择图书时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读喜欢的书,不过多限制。 不追求阅读量。不要以读多少书为目标,以阅读量为目标可能降低孩子的积极性。家里营造读书氛围,孩子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自然会不断提升。 亲子阅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逐渐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