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一门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但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其除了作为印章的实用功能,更多是作为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款识。彭建民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曾任教于莆田一中和莆田五中。30多年来潜心研究篆刻艺术、刻印逾千方,并将其书法、篆刻辑为《觉印翰心集》,饮誉海内外并广受行家好评。我早就听说彭建民老师是一位篆刻、微雕、书法爱好者,还是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却一直没有机会认识他。没承想,在2017年的城厢区文联采风团前往灵川采风的客车上,竟意外与眼前这位身材颀长、精神矍铄、温文尔雅的老人相遇,高兴之余,让我有一见如故的亲切和投缘。 与他的交谈如沐春风。他说:“那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父亲看到他作业本上写得字“鸡飞鸭舞”,便责骂他字写很难看。自那时起,他就发奋习字,一有空,他就拿出字帖来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日积月累,逐渐练得一手好字。后来,学校出黑板报时,他不仅写字,还喜欢插图,有时还自已设计印章美化。尤其是当老师后,更加喜欢上了印章艺术——篆刻,没有工具,他求在农机厂工作的襟弟帮他制作几把刻刀。没印石,他将旧印章磨平了试着刻,废寝忘食,勤奋临摹古印上千方。教学之余先是帮同事刻姓名图章,以后又以节庆作为创作题材篆刻,无师自通,为此备尝艰辛。” 业精于勤,彭先生将自己课闲时间全部用来刻石,刻完后请行家评点。他的篆刻也从秦玺汉印入手,直至明清诸家,其中特别对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名家认真摹习,了然于胸。在刀法上综采前人之长,用冲切结合之法,变化自如,线条极富轻重缓急的节奏感,章法上刻意求新,别出机杼,充分运用疏与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使两者得到和谐的统一。“运刀之法,宜心手相应。”此语正如彭先生刻印掌握火候与分寸感,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也。他不断刻印,并在刻印中善于理解,善于掌握,不断积累,不断发现,不断渐进。 谈到篆刻创作,彭先生有这样体会:篆刻技艺作为一项考验耐心与定力的细活,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坚硬的石头上一刀一笔地雕琢,需在注意力度的轻巧把握,需要有气定神闲的专注与坚持,更要有耐住寂寞与孤芳自赏的内功。这创作,更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夜深人静之时,来了创作欲望,灵感便如火山喷发,一发而不可收拾。由于对篆刻艺术执着追求和努力,他的创作激情更像喷涌的泉水。篆刻作品先后在《福建日报》《湄洲日报》《莆田晚报》等报刊上发表。许多作品也入选国内外多项大型展览并编入多种书籍里。 1993年,彭先生爱人染恙卧床,其时已是天命之年的他毅然中止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提前退休照顾妻子。二十余年的漫长时光里,他在医院与家庭之间奔波劳顿,身心俱疲,但在繁忙和辛苦的护理之余,他坚持利用点滴空闲操刀篆刻,构思《大悲咒》篆刻印章作品。尤其是妻子病重后期,他日日夜夜,不离左右,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喂饭、吃药、翻身、按摩、洗疮、换药,端屎端尿、擦洗身体,细致入微的护理妻子。夜深人静之时,来了创作灵感,便起身勾画草稿。他的妻子去世一年后,不幸接踵而至,九旬老母又生病卧床,他又侍候在侧,看护之余,坚持握刀刻章制作《心经》样稿。正是在这两件事之间,彭建民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作为“印人”,彭建民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方寸之间,浸淫传统文化,遨游于篆刻和书法的艺术海洋,追求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小小的一枚印章,是篆刻家无垠的梦想野地。刀与石相碰相爱的火花,闪烁出印人痛苦与快乐的交融。刻刀是冷的,石头是冷的,但印人沸腾的血是热的,一枚印章即一方心迹,彭先生蕴藏着一股坚韧的精神意象,除了阴柔与阳刚,他具更多的探索性与扩张性,本着对中国印学艺术的执着,对自身状况的把握与剖析,在当代文化时空中寻找寻着陆点与扩张的空间。读他近期出版的作品集《觉印翰心集》,面目纷呈、风格各异,已熔铸了自家的风貌。或刚或柔,刚柔相济;或方或圆,方圆结合。有笔有墨,古健醇遒,神韵俱佳。可以看出彭先生具备了相当的书法功底和审美修养,从篆刻印章见显的厚重,足以看出他对篆、隶下的书法功底;从篆刻印章的整章布局,特别是在三字五字等不对称的布局,他如何使字的布局成为一个艺术的境界;在刻字时他精心把字生养在其石内。作品集看到他在承继先贤风格中有自已的感悟与创新。这正如莆田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林永生所评价的:“彭先生书法既吸取诗人贺敬之那郁勃遒劲骨力,又突出其沉郁又灵动的书法特点。沉郁,所以有气;灵动,所以传神”。其言甚是。 彭先生刻刀下的印章边款微雕艺术,很受人们的追捧。十多年来,他努力钻研篆刻艺术,在印章边款的有限空间里镌刻诗词方面独树一帜。其工艺特点是采用微雕技法将书法作品制作于寿山石表面,其效果与纸质上的毛笔画不相上下。他在仅只有2公分×3.5公分的印章边款上镌刻了51多字的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整首诗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字体行书厚朴灵动,章法工整,结构独特,特别整篇布局,都极其讲究美学构图、通篇布势,字与字连接呼应,参差错落,线条粗细对比,无不体现着其对书法艺术的独到理解与深厚功力。在最精微的艺术领域里,创造了令人叹服的奇迹。 如今,彭建民先生已年过古稀,仍笔耕不辍。他说:“篆刻栖息着我的灵魂和精神,给我带来愉悦的享受,那是自己创作过程奔放激情的宣泄。一枚印章,方寸天地。在点画、结体,刀笔、布白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寄托和人生体验,自有一种生命的化境与张力之大乾坤在。”近年来,彭建民每天刻印从不停歇,一天多达十数方,潜心方寸间,筑梦金石上。表达着彭先生以艺觉民,以书铭心的美好愿望,真正闪耀着“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生命之光。(李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