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时,我在父亲的旧书房里找到了一卷线装书,破旧的青蓝色外壳,隐约可见“蕉窗话扇”四个字,翻开来,字迹受这潮湿的环境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但泛黄的书页里还遗留着一股清香,那是我们早年亲手编织的时光。 父亲喜欢读书,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除“四书五经”之外,各种杂书也是他所喜爱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赵汝南的《古玩指南》、夏仁虎的《枝巢四述》、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等都是他的珍宝。记得那时,空闲时在别处是找不到父亲的,沉迷在书海里的他经常会遗忘时光,颇有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态。为此母亲常笑称他为“书痴”。受到父亲的影响,我和妹妹也喜欢上了读书,这习惯延续至今。 那时,我和妹妹要上学,买书的闲钱并不多。于是制作线装书便成了我们的业余生活。现在想来,儿时的记忆大多是与这线装书有关。每遇到心动的书籍,我们总会“死皮赖脸”地向书的主人借来一览全貌,说着是仔细观摩,但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家里的书柜添一位新成员。父亲、母亲、妹妹和我各自分工:妹妹把买来的大纸裁成形状大致相同的书页,我和父亲再各自抄写书的内容,最后就是封面的缝制和装裱了,母亲是“针线活小能手”,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她的头上。各个成员各司其职,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真有一种“书香门第”的风味。 一本书基本一周就可以完成,大功告成的那天,母亲必定会做一大桌好菜来犒劳我们,桌上我们会讨论书里的内容、作者塑造的人物性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这本书也渐渐被我们吃透,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了!那时家里的书柜里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籍,那是全家人辛苦劳动的成果。只是单纯地看着,心中就会充满巨大的成就感。许是有这种经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都喜欢在笔记本上摘抄句子,看着一个个字在我手下成型,也是莫名的满足! 我总觉得线装书是一种不施粉黛的清苦书,它身体里隐藏着一种古旧风雅式的味道和乡野式的洁净与通透。着名学者邓云乡在谈到线装书时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首先在于它的载体线装书,没有线装书,无处看线装书,不会看线装书,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中国线装书局总编辑谢云先生也曾说:“线装书装帧形式传递着古色古香、浓厚典雅的文化气息,所以在现代依然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由此,线装书的魅力可见一斑。 如今线装书已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但我对它的印象却是难以磨灭的,那里有字词和纸张的魂魄、呼吸、呢喃、神采,那是岁月给予我的最美的情书……(杜明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