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刚学会骑自行车后,每次骑上车就在马路上横冲直撞,飞一般向前。有一次和父亲骑车去堂叔家,出发不久过路口时我找不到一直并排骑行的父亲了:好不容易摆脱慢悠悠骑车的父亲的“束缚”,我一路狂奔不一会儿就到了堂叔住的大杂院。那时候还没有手机,过了好一阵子,父亲骑车也来了,一进院子就冲我嚷:“找了你好半天,怎么自己来了,多让人不放心啊。”这下子弄得我倒挺尴尬,当时确实也没想那么多啊。还是堂叔帮我解了围:“哥,小孩子就是这样,没碰上过事儿,骑车时间越长也越会加小心,出生牛犊不怕虎,真的让老虎咬一回就知道害怕了。”说着用手指着我,几个人呵呵大笑起来。 这句话一直记在心里,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前几天去文化馆听了一个讲座,题目就叫《阅读和写作》,最后讲座的作家说:“以前觉得自己读书很多,中年后才慢慢体会到,读书越多越觉得心里越恐慌,尤其是偶尔读到民国大师们的轶事趣闻,看到人家满肚子学问,更觉差得太远了。” 那一刻忽然就把少时骑车和作家的话联系了起来,想起一个词:无知者无畏。如今的我总自诩为“一生最爱是读书”,而读着读着,确实也有越读越觉得差距很大。比如,现在是网络时代,偶尔在着名杂志上看到一位从没听说的作者的文章,觉得写得不错,通过百度一搜名字,立即刮目相看:发表作品字数以百万计,光书就出了好几本,等等。可见自己确有鼠目寸光之感。 知耻而后勇,只有努力多看多学!有时想想自己智商平平,再怎么“撸起袖子加油干”恐怕也不会有飞跃了,而转念一想,难道人活一世就是为攀比么:阅读是为了充实自己。我在平时读书之余,也喜欢舞文弄墨,写一些小说随笔之类的文学作品,特别喜欢1960年代出生的作家毕飞宇的一段话:“我之所以能写小说,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是我有非常丰厚的生活底子。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作家,他们更多靠生活阅历写作,到了60后以后的作家,我们的写作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我们的人生没那么丰富。可以说我基本上是靠阅读支撑起来的一个作家,因为生活没有给我那么多,是我自己挽救了自己,自己教育了自己。” 所以,读书给我们的是一些从来没有过也许一辈子也遇不到的体验,应该好好珍惜并坚持。无论你是少年、青年、壮年还是老年,尽量把读书当成一种如吃饭睡觉般平常的事情。尤其是现在,随处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读书看报,虽然我个人还是希望把纸质书握在手上的感觉,似乎这里面蕴藏着一种仪式感。但任何形式的阅读总比不读好。 读书越多越恐慌,指的是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的差距大,越觉得需要掌握的东西多,越觉得时间如此宝贵开卷必定有益,越觉得读书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此说来,恐慌未必是坏事,一定是好事。(刘荣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