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热点城市房屋租金的快速上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应当看到,出现这一情况,与资本快速涌入租赁市场推波助澜有关,但部分城市供给总量不足、结构性失衡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当前应当着眼于扩大市场有效供给,建立房屋租赁市场长效机制,实现“租有所居”。 应该意识到,房屋租赁市场的价格预期引导非常重要,从经验来看,部分房屋租金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可能提高整个市场对于租金回报的预期,从而引发更大范围内价格的整体上涨。 究其根本,部分城市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租金价格上涨。有研究机构认为,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房价绝对水平高、流动人口占比高、人口总量大,房屋存量本身存在刚性缺口,导致供给能力相对有限。此外,租赁市场不规范等因素,也减少了有效供给。 毋庸置疑,住房租赁市场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其租金水平如果快速上涨,价格传导可能最终转嫁到处于相对弱势的租客身上。就目前而言,上述热点城市租金价格涨幅超过了这些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超出了通胀及工资水平的上涨幅度,大幅提高了部分社会群体的生活成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成本最终也将转嫁到实体经济中,提升部分行业尤其是服务业的经营成本。 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房屋租赁市场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尽快制定管理规则和标准,加快探索建立包括企业内控、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在内的租赁市场管控体系,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在支持专业化、机构化租赁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住房租赁立法。金融监管等部门也应当加强对资本进入长租公寓领域的监管。应当认识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本质上是要削弱住宅的金融资产属性,使其回归用来居住的消费属性,尤其要警惕“炒房租”等一系列行为。 另一方面,政府要着眼于扩大市场的有效供给。目前在集体建设用地、企业闲置用地上,仍然存在较大的供给空间。政府应当考虑整合分散的使用权,通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开发、运营与管理,使其成为规范的租赁供应,进而平抑市场的价格波动。 |